陈明辉耳根突然泛红,像被抓住抄作业的学生:“这是...研究建筑装饰的参考资料。“
“建筑装饰?“苏晚秋翻开内页,高定礼服夸张的廓形与繁复的刺绣撞入眼帘。
“你看这个。“他突然凑近,手指点在模特肩部的金属装饰上,“是不是很像哥特式飞扶壁的变体?“温热的呼吸拂过她耳际,带着咖啡和薄荷糖的气息,“还有这件,裙摆褶皱完全照搬了巴洛克教堂的涡卷纹...“
阳光穿过百叶窗,在他睫毛下投下细密的阴影。苏晚秋发现他右眼尾有颗极小的泪痣,随着讲解时的微表情时隐时现。
“所以你认为时装是流动的建筑?“
“而建筑是凝固的时尚。“陈明辉转身从书柜底层抽出一本相册,泛黄的照片上,上海外滩的老建筑与旗袍女子的剪影并列粘贴,“我母亲总说,三十年代的上海,女人们用衣领高度呼应海关大楼的钟楼...“
相册翻到某页突然卡住。苏晚秋帮忙抽出一张夹在其中的剪报——1965年莱比锡博览会报道,获奖作品“江南春雨“系列的小图里,模特穿的青瓷色旗袍竟与背景中的苏州园林窗棂纹样一模一样。
“这是...李阿姨的作品?“陈明辉的指尖悬在照片上方。
苏晚秋心头一震。母亲从未提过这段往事,但照片角落那个穿工装裤的年轻助手,眉眼间分明有陈明辉的影子。
“你母亲是...?“
“华东建筑设计院的绘图员,六三年参与过苏州园林修复。“他轻轻抚过照片,“她说宋教授的旗袍是“穿在身上的园林“...“
窗外传来下课铃声。两个时空的线索在此刻交织,苏晚秋望着墙上柯布西耶的素描与《清明上河图》复制品并排悬挂,突然理解了这个建筑学者眼中的世界——没有东西方之分,只有美与功能的永恒对话。
“打扰一下。“
突兀的男声打破静谧。门口站着个穿皮夹克的平头男子,脖子上挂着尼康相机,记者证上印着“华南经济周刊“:“听说苏厂长的新厂房采用环保设计,能做个专访吗?“
陈明辉的钢笔突然在图纸上划出长长一道。苏晚秋注意到记者鞋帮上的泥点——和上周林志强马仔的皮鞋纹路一模一样。
“当然可以。“她笑着起身,暗中踩了踩陈明辉的脚尖,“正好我要去工地,边走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