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届服装博览会的展位分配图发到手上时,苏晚秋的指尖在图纸边缘掐出了深深的月牙痕。
“最角落的C—27区,连去厕所都要走五分钟!“周玉梅气得把图纸摔在桌上,“林志强的展位却在正门黄金位置!“
张建军独臂按着展位图,浓眉紧锁:“我刚问过会务组,说是按企业规模分配...“
“放屁!“郑雅婷罕见地爆了粗口,“Uncle查过了,林志强给组委会塞了钱!“
苏晚秋沉默地翻开秘典。在“1983年深圳大事件“的页面上,“首届服装博览会“几个字正渗出淡淡的金色,但关于展位的信息却模糊不清——似乎连这本神奇的书也无法预知人为干预的变数。
“我们改主题。“她突然抓起铅笔,在展位图上画了个大圈,“既然位置偏,就让人不得不走过来看!“
博览会前夜,苏晚秋带着全厂女工忙到凌晨。张建军和几个退伍战友扛来真正的渔船残骸,周玉梅指挥着挂起渔网和浮标,郑雅婷则用香港带来的射灯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效果。
“还差最后一步。“苏晚秋从包里取出个铁盒,“妈熬夜做的。“
掀开盒盖,二十多个拇指大小的盘扣静静躺在绒布上——银蝶扣、琵琶扣、葫芦扣...每个都精致得如同艺术品。女工们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点缀在展品上,原本时尚的拼接设计顿时多了分东方韵味。
“这...“郑雅婷拿起一件点缀着海浪纹盘扣的外套,突然切换成英语,“EastmeetsWest!(东西方交融)“
天蒙蒙亮时,奇迹诞生了。十平方米的角落被改造成微型渔村,模特穿着拼布时装“劳作“其间——有的在补网,有的在分拣贝壳,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艘旧渔船,船头坐着个穿改良旗袍的姑娘,正低头缝制一件缀满盘扣的嫁衣。
“这哪是展位?分明是装置艺术!“路过的记者连连拍照。
开幕式上,林志强带着评委团浩浩荡荡走来。他今天特意穿了套白色西装,胸前的金表链随着步伐晃出刺眼的光。
“苏小姐很有创意嘛。“他故意用粤语高声点评,“不过服装设计不是过家家,巴黎那边讲究的是立体剪裁...“
评委之一——某国营大厂的设计科长拿起件拼接外套,皱眉道:“这针脚不够精细啊。“
“同志,这是故意做旧的效果。“苏晚秋强压怒火解释,“就像钧窑瓷器,瑕疵本身就是...“
“年轻人不要狡辩。“评委不耐烦地摆手,“做工分只能给及格。“
评分表上的数字一个比一个低。苏晚秋看向不远处的郑裕成,老人却微微摇头——作为港商代表,他不能公开干预评审。
“接下来请评委点评这件“渔光曲“系列主推款。“主持人举起那件缀满盘扣的旗袍。
林志强突然冷笑:“盘扣是传统工艺,但用在这种修身剪裁上根本不合...“
“谁说不合美学原理?“
一个虚弱却清晰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所有人回头,只见李桂芝穿着病号服,在苏朝阳搀扶下缓步走来。她苍白的脸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但眼神锐利如刀。
“宋式旗袍的归拔工艺,讲究“三弯九翘“。“李桂芝的手指轻抚旗袍腰线,“这件作品在第三根肋骨处收省一点五厘米,既保留传统曲线,又符合现代人体工学。“
评委们面面相觑。那位国营厂科长突然瞪大眼睛:“您...您是华东纺织业学院六五届的?“
李桂芝微微颔首。科长顿时激动起来:“同学们!这是宋教授的亲传弟子!她参与设计的“江南春雨“系列,六五年在莱比锡博览会上拿过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