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姐!“苏朝阳气喘吁吁冲进来,“林志强带人去咱家了!说查偷税漏税!“
税务稽查员上门时,李桂芝正在给样衣钉最后一颗盘扣。穿灰制服的男人径直走向缝纫机旁的木箱:“有人举报你们隐瞒销售收入,请配合检查。“
苏晚秋赶到时,院子里已是一片狼藉。账本摊在泥地上,她精心整理的票据被风吹得四散。稽查员正指着某页厉声质问:“这笔两百元的支出没有发票,怎么回事?“
“那是给女工发的奖金,“李桂芝急得声音发颤,“她们都不识字,按的手印...“
“无凭证支出视为利润,要补缴60%所得税。“稽查员唰唰写着罚单,“另外,去年第四季度营业额超过个体户标准,需按集体企业税率补差额。“
苏晚秋眼前发黑。这些条款她闻所未闻,但对方显然有备而来。更糟的是,秘典突然在挎包里发烫——过度使用的副作用正在发作,她的视线开始模糊。
“同志,这是我们全部的进货单。“她咬牙递上一叠票据,趁机瞄了眼罚单金额:870元!相当于三个月的利润!
稽查员走后,苏晚秋瘫坐在满地碎布中。李桂芝默默捡着账本,突然轻声说:“你爸把渔船抵押了。“
“什么?“
“刚才他偷偷塞给我这个。“李桂芝展开一张皱巴巴的存单,“五百块,说是给国家交税...不能让人看扁了苏家。“
苏晚秋的眼泪砸在存单上。那个反对最激烈的父亲,竟在关键时刻...
连夜整理账目时,秘典上的字迹突然变得清晰:“小额疏忽可补缴,重点在1983年“。她恍然大悟——这次查税只是林志强的骚扰,真正的危机在明年!
凌晨三点,郑裕成派来的财务专家敲响了院门。
郑裕成派来的财务专家姓陈,戴金丝眼镜,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他蹲在堂屋的煤油灯下,手指在算盘上翻飞,那些让苏晚秋头疼的数字忽然变得温顺起来。
“林志强钻的是政策空子。“陈会计推推眼镜,“个体户月营业额超八百才需升级纳税,他把你们三个月的订单累计计算...“他边说边翻开崭新的账本,“郑先生说,要按香港标准做两套账。“
苏晚秋心头一跳:“做假账?“
“是分账。“陈会计笑了,“一套按生产步骤拆分成三家个体户,合法避税;另一套...“他压低声音,“是给外资看的,按国际会计准则。“
天蒙蒙亮时,李桂芝端来红糖鸡蛋。陈会计却突然起身,从公文包取出个烫金信封:“差点忘了,郑先生邀请苏小姐参加下周的香港时装周。“
信封里滑出张彩色宣传册,巴黎设计师的发布会照片晃得苏晚秋眼花。陈会计指着页脚的小字:“郑氏集团是主办方之一,他特意留了前排座位。“
“可我证件...“
“明天去广州照相,加急办理。“陈会计变魔术般掏出张申请表,“郑先生和招商局打过招呼了。“他忽然压低声音:“记得多带些...创意样品。“
苏晚秋摸着秘典烫金的边角,突然明白郑裕成的深意——他不仅要帮她们渡过难关,更要打开那扇通往国际市场的门。
苏晚秋抱着设计图冲进祠堂改建的车间。十五台缝纫机齐声轰鸣,女工们正赶制日本订单的最后一批和服腰带。
“全部停工!“她拍手喊道,“优先做这三款样衣!“
女工们面面相觑。周玉梅挤过来,看清设计图后倒吸一口凉气:“这、这么大胆的剪裁?“
图纸上的连衣裙融合了旗袍立领和西式伞裙,腰间一条盘扣装饰带将东西方元素巧妙衔接。更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