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鉴宝(1 / 2)

第116章 鉴宝

许墨的鑑定结论,让第一个古董店老板脸色特別难看。他看看许墨那张年轻的脸,又看看微微点头的风殷,不由不服气的说道:“风总,这位许先生的鑑定也只是他的一面之词。对於这方砚台,我也找了好几位內行高手做过鑑定,是清朝流传下来的绝对没有问题。”

风殷抬头看他一眼笑道:“你可知这位许先生是何来歷”

这么年轻的鑑定师,在京城圈子里没听说过有这號人啊。可风殷既然这么问了,那就代表他很有来头。

许墨朝风殷摆摆手:“这位老板说的也对,也仅仅是我的片面之词,你可以做个参考,具体怎么抉择还是要慎重点。”

“好,我知道了。”

风殷知道许墨不想让他古董店老板太难堪,这么一来即使风殷不买,也不会影响人家转手给其他的买家。

第二个古董店老板上前,將手中的方盒放在茶几上,打开后里面有一锭墨。

这位老板学乖了,什么都没说,只是做了个请的手势。

许墨只是笑笑,从木盒中拿起那锭墨。这锭墨是正宗的徽墨,一面浮雕竹林山石,另外一面则有阴刻印章,四字正楷体竖排:曹素功制。

他双目凝视一看,这锭徽墨果然凝聚出两层光罩,和他的判断是一致的。

“这锭墨你出什么价”

许墨將墨锭放回木盒中后问道。

风殷一听眼神都亮了几分,墨锭老板也微微惊讶的打量著许墨,心里也在猜测他到底什么来歷。

“三十万。”

“许墨,你怎么看”风殷把选择权交给他。

许墨笑了笑说道:“这是清朝流传下来的正宗徽墨,制墨人是清代著名的四大制墨名家之一,叫曹素功。这个人原名叫曹圣臣,在清朝,他的名字犯忌讳,

又是圣,又是臣的,后来就改名了。”

“此人是徽州人土,早年致力於科举仕途,可惜屡试不中,后来就转行千起制墨。没想到他还真干出了名堂,他製作出来的墨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香气著称,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

许墨停顿下说道:“曹素功的墨放到如今,开价三十万虽然偏高一点,但也是物有所值。就算自己留著也值得收藏的。风殷,你如果不入手,我就买下了。”

“別呀,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这种墨锭,你可不能跟我抢。”风殷忙对那个老板笑道,“陈总,这个曹素功的墨我要了。”

“谢谢风殷,墨我就留下了。”

姓陈的老总连声道谢,目光不经意的扫了下许墨,对他也有点感激。本来他都想过要被砍上几刀了,结果许墨一句话,风殷都不需要考虑直接买下。

第三个古董店老板带来的是一支笔,青瓷毛笔,笔桿身上绘的是云龙纹,

有篆体字款识『大清嘉庆年制”。从青的釉色,胎体,篆款来看,是清朝官窑烧制的。只是笔头是后配上去的,但这和瓷器中的老底新瓷概念又不同。

老底新瓷是將两个部分连接到一起,不分彼此。但毛笔的笔头和笔桿本就是两个不同部分镶嵌到一起的,所以笔头可以隨意的更换。

毛笔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笔头,原材料就至关重要,这个笔头用的原材料要稍微次一点,和嘉庆皇帝用的毛笔有点不搭。

就像你买了一台宾利的轿车,结果发动机用的是大眾的,这两者根本匹配不成一个完整体。

风殷见许墨看的时间比较长,不由问道:“许墨,这支笔品质如何”

许墨看向那位老板问道:“这笔头是你换的,还是入手的时候就这样了”

那位老板脸色先是一僵,隨即露出尷尬之色,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许先生,你真是好眼力。”

“山羊毛和野黄羊毛,我还是能够分辨的出来的。这是一支软笔,笔桿是青瓷,没有问题,的確是出自清朝官窑,在清朝御用的软毛笔笔头用的都是野黄羊毛。但是到了现在,野黄羊那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谁要是敢碰,那就是自寻死路。所以现在制软笔,都用的都是山羊毛,你这个笔头明显就是后换上去的。”

许墨侃侃而谈,他说的很清楚,让人无话反驳。他之前淘到的那支乾隆毛笔,笔头属於硬笔,用的就是最好的紫毫。这支嘉庆毛笔笔头原本应该是野山羊毛,估计损坏或者掉了,后来拥有者就换上了山羊毛笔头。

要说没价值,那肯定不对。要说有价值,也肯定不如原装的好。

“你打算卖多少钱”

“十八万八。”

老板想了下报出一个数字,他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了五万。

“高了。”许墨直接摇头,“说白了,这支青瓷毛笔並不完整,缺一个笔盖,笔头也是后换的,如今唯一还能值点钱的就剩下青瓷笔桿。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件古董瓷器来卖的话,最多出价八

最新小说: 美漫:从霍格沃茨成为人间之神 我千亿富豪,叔叔高育良 带着一车物资在六零年代养爷爷 拳之下 傲世英侠传 我堂堂炮灰,会亿点技能很合理吧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我,远古赛亚人:从雄兵连开始 极道修魔传 后宫奋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