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既前途。6月龄是学习启蒙的开始,既孩子喜欢看带有色彩艳丽图片的书籍。
1、行走的学习
在看图片的同时,若能对其内容有个真实感知,对学习情趣以及脑神经发育作用更好。这天,我推着装有图书的婴儿车,走在前往体育场的道路上。
走到吉盐职工医院门口,看到红十字标志。我从婴儿车的口袋里拿出画册,找到有此图标的图片,然后牵着王喜乐的手,来回指点,告知他图标与医院是什么关系,并戳着他的小臂说,你胳膊上各种预防针都是在这里打的。
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我反复说着这些活,直到把医院留在身后。
走了大约200米,来到吉盐小区门口。突然,有几个学童从里面窜出来,叫喊着,"你们向西藏,我们往东。"他们从我们身边经过,钻入两侧的树丛。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吱吱吱!"王喜乐向声源方向用力翻转身。说实话,那几个学童发出的声音,最多不过3秒钟,却对王喜乐产生了持续影响。
婴儿车两侧有护具,王喜乐想摆脱束缚,翻过身来是很不容易的。他费了好大劲,也没翻过来。
"呜呜呜"王喜乐发出了哭诉的求助声。
我取掉两旁的物件。王喜乐翻过身,当眼睛能看到声源方向,哭闹也嘎然而至。
此时,"你们赶快出来吧,我己看见你们藏在哪儿了!"一个学童从小区跑出,站在离我俩不远处大声喊叫。这位学童是男的,他边喊边用目光向两侧探望,见没什么动静,才小心深入绿化丛中。
这种兵不厌诈是提迷藏类游戏中必备的语言艺术,只有把这种艺术玩的炉火纯青者,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王。
我俯身把王喜乐抱起来,抓着他的手,指向那个学童,"这些小朋友在玩电报游戏,"我说道,"你长大了也会这样玩。"
"电报"、"电报"……
每声"电报"意味着一个藏匿者被发现。"电报"声,是用视觉表示游戏参与者"出局"的契约。
孩子在这类游戏中,心理成熟者具有了脱敏功能,他会非常自然的接受出局的结局。心理不成熟者则会找各种理由,不想出局,与其他人难以建立稳定的玩伴关系。
不一会儿,小区门外的那位"电报"男童回来了,他的伙伴也从小区内出来,与他汇合。从小区门前到一号楼区域,被"电报"出十五、六个小朋友,他们都是吉盐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
"电报"是种找人游戏。一般来说,是1人找5人比较合适。像今天这群小朋友,则有3个找人者。每局最先被发现的3个人,将在下一局变成找人者,最晚被发现者被视为最会隐蔽的人,或是游戏中的英雄。当然,躲藏是有范围限制的,超界则犯规,会被剥夺下局的参予权。
"小虎藏的真好!"负责外侧区域的那个男学童说,"那个路标和小树丛,我专门看了两遍也没发现你。"那个男学童顿了一下,又提醒自己说:"下次我要再往左边绕一绕,错开路标的位置,就一定会发现你。"小男童很懊恼且用心地说着。可是,得胜的小虎却没心思听,完成沉浸在自己没被发现,喜悦于成为拯救大伙的英雄。
下一局即将开始,依旧是那三个孩子电报找人。当他们捂眼面墙发出"电报"开始的口令后,另外十多个小朋友如同一群散开的麻雀,相互鼓励要藏好,呼喊着跑向四处,去躲藏。
由于不断有小朋友从婴儿车前跑来跑去,从路的一边藏到另一边。这样,我牵引王喜乐的手,指向他们,不断解释,他们在玩什么。
有时,我会感到王喜乐的手会主动拧劲,发出"摇"的动作,他似乎在说:"电报好好玩,我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