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防科技大学眾学子在寒假中忙碌的时候。
大夏境內某实验室。
在经过研究队伍付出大量精力和努力后。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顺利落成,並尝试第一次运行实验。
偌大的指挥大厅里,参与了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建造的一眾研究员基本都在。
“开始倒计时十分钟。”
指挥大厅里,在响起预定实验时间的倒计时时。
在场的除了一眾研究人员,还有新闻社的记者,他们將拍摄下一些画面,作为歷史史料的一部分。
新闻社的记者站在王教授身前,在这儿实验开始之前,询问了王教授两个问题。
“王教授,本次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在之前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上做出了改变。”
“这些改变,意味著什么”
“这次的运行实验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王教授简单对新闻社的记者进行回答。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改良过程,是我们的一些尝试。”
“现在,就是验证这些尝试,在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整体上的结果的时候。”
新闻社记者之后也没有再多叨扰王教授等人的工作。
他们只是记录这或许是歷史性的一刻,还是记录为主。
“倒计时还有五分钟。”
“开始注入燃料物质。”
“注入已完成。”
“倒计时还有一分钟。”
“欧姆变压加热器开始加热。”
“实验开始。”
在实验开始之后,整个指挥大厅里,反倒是安静了下来。
一切准备都已经在之前完成。
整个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改良后的首次运行实验过程中,
都有既定的运行程序负责,需要人为干涉的步骤,反倒是不多。
“等离子体开始进行加热。”
“等离子体加热至预定温度。”
“等离子体约束持续中,正在收集强度数据。”
除了偶尔播报的各项数值,对於大多数参与了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改良和设计的研究人员。
此刻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第一次运行的结果。
很快,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首次运行和约束实验的预定时间达到。
“等离子体稳態约束时间已到1800秒。”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主体开始关机。”
这是首次实验的设计时间,距离极限运行时间还是有些距离的。
指挥大厅里,响起了一阵鼓掌声。
至少第一个数值达到了计划预期。
这就意味著,本次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建造,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
不过鼓掌声没有持续多久,一眾研究员也没有表现的多么激动。
只是1800秒是不够的,他们还在等待著一个更关键的数字。
只是需要数据匯总之后才能得出。
整个指挥大厅里,又在安静中忙碌了一阵。
然后,最关键的q值数据也拿到了。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首次运行实验,q值確定为2.63。”
整个指挥大厅里,骤然沸腾起来。
此刻指挥大厅里,所有参与了可控核聚变实验堆设计和建造的人们,激动是难以按捺不住。
有位四五十岁了的研究员,一下涨红了脸,从座椅上窜起了身。
还有些身手敏捷地,恨不得蹦起来。
除了欢呼,下意识的鼓掌,每个人都做著不同的动作,高举起了手,將自己带著的帽子都扯了下来,
在场的眾人他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只是竭尽全力地,想要表达此刻的激动。
就像是此刻在场许多人嘴里都在胡乱嘶喊著什么,嘶喊的內容或许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表达著此时此刻的一种情绪。
旁边,记者透过新闻社的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歷史性的一刻。
镜头缓缓扫过每一个激动的人们。
一眾研究员都宣泄了长久以来积蓄的压力,不少人已经红了眼眶。
-----------------
q值代表的是自持率,超过一与没超过一,意义是迥异的。
在通俗的意义中,这是0到1的突破。
在这儿之前,所有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都可以说除了实验以外没有实际意义,
而在这儿之后,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已经有了实际意义。
不管是q值1之上是多少,哪怕只是0.12,或者更少。
都意味著,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在维持自身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