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一易化腐朽,二相通诸教
“嗯
“这是有人窥破了天机”
“似是以儒问道,莫非儒家又出了圣贤,还能再起—.
虚空深处,几道意志一转,搅动混沌,便有莫名变化缓缓產生,涟漪阵阵,朝无穷之处扩散。
“圣贤泥塑,裂了”
杜久、陈芮看著那三座泥塑,面色滯茫。
刘添等人则是悚然一惊,满脸惊骇!
“这是被我榨乾了”
李易心中一惊,但顾不得深思,那滚滚文思如江河涌动,顺势直往心底,竟使眾建传记微微一颤,在《师徒传》那页上,画卷更是鲜活灵现,仿佛下一刻就要活过来,从画中跃出!
在这画之下,五类表的轮廓也终於显现。
不仅仅只是显现,在那“技”与“艺”两栏上,还各自多了几个字技:大力七品;易理七品。
艺:化腐朽为神奇四品。
除此之外,“术”、““法”、“道”三栏依旧是空白。
见此变化,李易心头一喜。
“这《师徒传》的五类表终於出现了,这说明目前这条路走对了,虽只出现了两项,但只要继续加大力度,余下三项肯定也会逐渐显现!如此一来,这师徒之道,自然也就再无变数!”
欣喜之余,他同样注意到了其他细节。
“除此之外,还无需要鑑证的事项,也不知是传记进化了,还是这『师徒传』特殊,不过,无论是哪一种,都可谓便利,日后当奔著这个模版行事。”
这边,李易固然是精神一振,心神舒畅,
周围,被他一番发言所镇住的眾人,这时也先后回过神来,多数是相互看看,脸上惊意未散,眼中却满是疑惑。
连陈苗儿都忍不住嘀咕著:“不知李君有何计较,为何要说出这等言论来他当真能创出诸学”
“可能是家之法。”裴姝君却道:“先用惊人之语镇住他人,然后徐徐诉之,掌握节奏!而且当有建树!莫要忘了,方才圣贤泥塑又有动静,
分明是为陈郎君所引,与他言语共鸣!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李晟却道:“看著不像是虚张声势。”
“以他的见识,当知虚张声势之恶!”李嶂犹疑道:“儒道学林虽重学问,但亦重名望,在这大庭广眾之下、诸多书垫传人之前,说出如此言语,
就算事后有办法找补,但一样也会被人传出去,到时候,这李去疾纵有本事,能窥见新学一二,也难免背上一个华而不实的帽子,不知道要与多少人论道辩经,经歷多少岁月才能洗脱—.“
不光是他们,便是刘恭等人,想著李易方才口出狂言,这个学,那个学的,配合著先前的解说和气度,泥塑之中文思烟气涌动,圣贤生裂纹,著实是將他们镇住了,心中已然生出了退意。
但就在这时。
一道道意志,自洛阳各处升起,径直落下,依附在刘泰等人的身上,他们的表情骤然一变,显得肃穆、严谨、稳重。
“嗯”
李易心有所感,游目四望,对身后老儒道:“这附身他人,可不是什么正经手段,这也是儒门之法”
陈芮低语道:“將那几位逼得用出此法,可见山长之威———
“非是附身,而是传承。”那“刘黍”这时开口道:“儒道传承,意志驱续午厂万物人苦產工的专士
及为人处世的准则,灌输到他人心中,吾等得学宫之宝相助,在圣贤泥塑周遭,能將正统传承发挥到极致,化法统为意志,暂时得窥他景,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李易沉思片刻,感慨道:“不愧是神通显圣之世啊,居然让你们这个道统传承,正得发邪,若能为建政所得,不知要闹出多少乐子———“
“刘乔”却不管这些,只道:“李山长的名號,吾等最近可谓如雷贯耳,本就有新拜访,但一直寻不得人,今日恰逢其会,在建勛垫遇上,没想到,却碰上此番事来。”
顿了顿,他的声音低沉许多:“要说君之胸中藏看新学,哪怕残缺,也非奇怪,可口称几家,煞有其事,却可谓离谱!要知道,很多新学,是凝聚了儒者或者多人一生心血,才能构建出来,代表看的是对世间之事的认知、
对身边变化的思考、对来往之事的处世智慧,连一身兼多学,都会因为彼此之间存有矛盾,难以尽掌,又何况是一人创造多个学派”
秦不免此刻站了出来,看向李易的目光中带著探究之色,“我正要请教,何为气之本”
陈芮等也都回过神来,闻言就要再说。
“你等可不能凭空无人清白,哪里来的新学,我这是復古!”李易眉头一皱,察觉到这秦不免的提问,並未引起传记变化,也没引来文思匯聚,不过口中还是道:“此学摒弃两汉魏晋南北朝之繁琐,追根溯源,直穷於『易』,穷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