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愚知意听风是雨,叵测心趁火打劫
“听说了吗那位新任山长,说是要行辩经之事!”
“怎么没听说书塾上下可都传遍了,说是这些日子,苏山长来回联络,就是为了此事。”
那是好事啊!苏山长能將此事办下来,肯定是动用了其父的人脉,这自来能有资格辩经的,可都是名声不小的儒者,咱们书垫如今便是缺名缺钱,这辩经之会正好藉机扬名!”
“好事错了!这是坏事!大大的坏事!”
『是啊,若是贏了,那是扬美名,可若是输了,那可就是扬丑名了!你觉得,到时候书垫的情况,是会好转,还是更糟照我看,那位山长怕是想藉机扬名,却是要苦了咱们!若书垫最后办不下去,咱们可如何是好”
建勛塾中的学生们,也同样得知了消息,议论起来之后,很快就人心惶惶。
这等有別於官学的私学,本就是作为官学的补充,招收的学生年岁不会太大,其中坚力量大概在十四五岁的样子,正是心有主见,但意不圆满的时候,容易被他人影响,容易胡思乱想,越是討论会,眾人的心思便越是混乱、悲观,根本就不看好这次辩经。
甚至於,已经有人断言,此番辩经,有可能让本就落於谷底的书垫,再沉沦几分!
“真是难看啊,王川、徐横、张碑,这一个一个的,在书垫中也是依者,平日里看看也是守礼有度,仿佛谦谦君子,结果一遇到了事,便在这里议论自家山长,却根本不知道山长的本事!愚昧!无知!鼠目寸光!小小生员,根本没有资格在李山长魔下为学!我若为山长,定要尽数出!省得心烦!”
院墙一角,却有一名俊秀少年摇了摇头,听著同门的诸多议论,一脸的不屑,眼中有著一抹傲色。
“陈兄,你似乎很是看好那位山长是否与你这几日进境迅速、诵背越发得心应手有关”
就有个声音从旁边传来,隨后一名年长他许多的青年走了过来。
这青年的脸上有风霜之色,衣著比之其他人也更朴素一些,年龄更是远在眾人之上,一看至少是二十出头了。
这等年龄,在私塾中可不常见,一般是外来的求学者,没有入官学的门路,或者乾脆就是走正学之路被淘汰下来的。
青年名为胡奔,乃是幽州出身,三年前拜入书塾,在此处为学,每年至少有四五个月在垫学中待著,因其年岁与出身,时常被同门看低,遇到事也不怎么发表看法和意见,多是观察。
被他询问的那名少年名叫陈巷,为洛阳本地人,平日也算是沉默寡言,
但聪慧过人,时常为几位老先生称讚、表扬。
听得胡奔问询,陈巷眉头微皱,眼露警惕之色,没有回答,只道:“他们该是觉得山长与人爭斗,打坏了书院,所以有一点怨言,不是不看好山长多胡奔听他这么说,笑道:“陈兄,你心有顾虑,这我能理解,不过以我对咱们这位新山长的了解,他若想要扬名,根本不需要拿书塾做踏脚石。”
“你知道什么”陈巷一听,忍不住就问,他是知道这个大龄同门读书的能耐不怎样,但久在市井之中廝混,因此消息灵通。
胡奔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问道:“陈兄又有什么发现”
陈巷一听,知道不说出点什么,对方不会透露消息,沉吟片刻,就道:“我喜好月中读书,时常在同门睡下后,端烛台、借月色温习,三日前我到了书屋边上的院子读书,隱约能听到有旁人也在读书,开始还不怎么在意,还是看书,但很快觉得思绪清晰,平日里无法理解的话一下子就理解了,平日里读上七八遍才能勉强记住的语句,只需要一两次就记得牢固...”
“平日七八遍,如今一两遍,那要背下来一本书,原本要三四天,现在最多也就一天!难怪昨日先生考校学问,你一跃超过了王、徐、张三人,拔得头筹!”胡奔听得眼中一亮,眼底流露出期待之色,继而问道:“与李山长有关”
陈巷犹豫了一下,左右张望,见无人注意后,才道:“后来我猜到是因耳中读书声之故,便顺势找过去,听得是从书屋中传出,后来打探过后,才知道是李山长在里面闭关读书!”这些秘密,他原本藏在心底,不愿意透露,可现在说出来后,却仿佛卸下了心中大石,压低了声音,“胡君,你说山长读书声,为何能有这等效用”
“这是声润心田!”胡奔眼中显露狂喜,却生生按耐,也压低了声音,
耐心解释:“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在那大能大贤,或者大奸大恶之人身上,日积月累,时间一长,便会侵染他人。先前诸子时也有许多传言,说是与大贤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便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重塑心智。”
陈巷就道:“这说法我也知道,但这影响的速度未免也有些太快了!”
胡奔却道:“这就是大贤与寻常儒者的区別了,至於其中到底有何奇异,吾等很快便能亲身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