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群心所向尽朝首,眾望有归皆列前
李去疾!
这个名字浮现在洛阳侯心头,但紧隨其后的,却是另外一个名號与称呼夏王,李一!
李去疾的真实身份,如今已基本確定,洛阳侯自是一清二楚,毕竟他也曾为此事上报长安。
只是—
“这之前这位的修为,才到什么程度修得还是佛门之法!就算这些日子以来,他屡屡还有际遇,但此番可是与儒家文道有关,岂能与他相关”
心里越是不解,心头越是震撼,哪怕理智再是如何告诉洛阳侯,这满城的儒道剧变,不可能与这位死而復生的宗室子有关,但对方身上不断匯聚、
越发浓烈的文道气息、儒家文气,却在切切实实的诉说著事实!
此刻,或许是因为儒道文思的匯聚,李易静立不动,闭著双眼,身上气息忽强忽弱,神色平静得有如深不见底的湖面,带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甚至洛阳侯在对方身上感受到了浓烈的威胁徵兆!
“但这著实说不通!”
不只是洛阳侯一人,隨看楼塔大门洞开,蕴藏其內的最后一点大阵气息隨之消散,这四面八方注目此间之人,满城內外投念观望之辈,就都不受阻碍的聚於楼中,匯聚在李易身上!
“这人是——李去疾”
比起初入洛阳城时,经过几次变故、波折,如今李易在城中也稍有名声,尤其被一些权贵人物留意,今日在场的,早就看过他的画像,听过他的事跡,这时一目观之,冥冥感应、推算,很快就都知晓了他的身份。
但听闻是一方面,亲眼目睹这感受又截然不同!
“果然是名不虚传,这才安生多长时间,居然就引得儒道暴动,这广异楼中到底发生了何事”
“竟是此人!”
那鸣鼎楼中的阴姓老姬见得李易的面容,顿时大吃一惊!
“这次广异楼之乱,老婆子事先隱隱有所感应,觉得乃是一次契机,所以没有阻止苗儿他们前往,本觉得旁人都是陪衬,该是那復甦过来的杨家鬼显露手段的一次,怎的闹到最后,似乎都成了此子的嫁衣”
“此子,似是道苯的那个族中后辈———”
老和尚僧增算微微睁开了昏黄老眼,眼底露出惊奇之色:,“但他不是佛道两家的奇才吗居然在儒道上也有天赋难怪会那般为道苯所看重,甚至此次前来,他还嘱託於我,若是碰上了此子,可照拂一二,但如今看来,他哪里还需要老訥的照拂。”
一念至此,他摇头感慨。
“如今的年轻人,不得了,当真不得了—
“这人就是王守欢曾反覆提及,一直到前几日还时常念叨的那人”那有名士风范的中年道人猛地瞪大眼晴,心底滋生悔意,“此人的天资,竟真的这般惊人,当初那照心池照映出来的六贼之相,居然还不见此人的真正底蕴!贫道—错过了一次机会!”
这道人正是城外部山翠云峰上清宫的当代宫主。
当初李易初至长安,尚未发跡,便只有佛道两家曾与他接触,这上清宫主如今想来,当时自己若是出手拉拢、招揽,说不定还真能纳入魔下!
但现在——
“现在自然是轮不上了,只是希望,他莫要彻底投向佛门,否则有这么一个精通佛法、儒道的人成长起来,我上清宫在都畿道中,怕是更难立足了!”
便在这各方的注目之下,无数儒道文思烟气匯聚起来,被李易纳入胸中,连带著一些残留的金色字符,一併落入眾建传记,慢慢在那《师徒传》
的空白之中,浮现出林中讲学的一幕。
隨著文思烟气、金色字符被收纳的越来越多,这传记上的图画也越发清晰,已然能显现出十一人的身影,其中一人坐於上首,显然是在讲学,余下十人围坐周围,正在听讲。
“够了!够了!够了!”
外面,“杨”脸色骤然一变,感到自身灵觉的迅速衰弱:“这本是为转生庐舍准备登台的布置,为此老夫拿出了诸多积累底蕴,如今却都要被这个突然蹦出来的小子吞纳!若让他继续下去,连老夫的灵体,怕是都要被他吸乾!”
一念至此,他深吸一口气,神念传递出去!
很快,就有一张符篆飞来,落在静立在门前的洛阳侯手上,他低头一看,眼神凝重起来,迟疑了片刻,迈步前行,朝李易走了过去,口中更道:“李去疾,本侯此来,本是为了解决广异楼变故,但此事该是被你平息了。本侯对此表示感谢,但———“”
顿了顿,他眼中闪过一丝抗拒,但最后化作无奈,口中则道:“儒道异变,直接影响人心,乃是涉及王朝舆论的大事,所以此事还请你隨本侯回去,问查清楚。”
眾目之下,哪怕他已知李易的真实身份,却不好说出,防止坏了圣人的打算,但语气上明显客气得很,而且看得出来,这些话也並非出自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