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识文明典乃为先,吞古噬气方作本
“这位郎君说的不错!”
杨亦听到了李晟、李嶂之言,当即点头笑道:“方才我点的一句,乃是“取其財足以富民兵』一句,出自《战国策》中《秦策》中的一句。”
他站在衝杀的兵卒中间,对身边有如真实的杀戮战场视若无睹,反而从容自在的侃侃而谈:“这要破解谜题,其实也有技巧和关键,其一就是要认得出这种古篆之意,其次则要寻得字符组成的清晰字句,然后果断出手,否则时间一长,字符混乱,字句就散,可能沦为毫无意义的乱语!”
说看说看,杨的语气逐渐郑重:“若用文思激发出来,那变化无定之下,不知会演变出何等场面!而最恐怖的就是,演变出吾等所不知的古籍之象,到时候根本无从回答。”
顿了顿,他似是得了人提醒一般,又补充道:“且更可虑的,其实是那乱语之言衍生出不受控制的幻象,因文气之故,直接干涉现实!到时又有新的危机!”
他这般从容模样,加上幻境显现,证明了其思路,让眾人安心不少。
“如此说来,想要解题,也需底蕴,不光要认识古之篆字,还得熟读经典才能分辨止文。”李嶂听到这,已生敬佩之意:“杨郎君如此底蕴,当真是当世风流人物!”
“谬讚!谬讚!”杨听得心怒放,但表面上还是风轻云淡,一指周围:“诸位,还请解开这幻境之秘,才好验证杨某的猜测是否正確。”他特意文瞩附道,“此景既然因文思文气而生,亦当以此来破解!当將心念以文气承载,衝击这节点的精神核心,若能共鸣,当可解开!”
话音落下,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测一般,那周遭的杀戮之意渐渐匯聚、旋转,在眾人头顶形成了一团搅动著的气血狼烟,缓缓下降!
每降下一段,在场之人眾人的心中就沉重一分!
“看来这以文气引发阵结显化之事,並非全是好事,若不能破解,每引发一个,就要加重吾等的负担!”李晟见此情景,已明缘故,当先站出,“杨君,你且等著,做个压轴,吾等先试一试手段!”
说罢,他身上文气涌动,直叫旁人喷喷称奇。
李嶂见著,与有荣焉,就道:“我这兄长,不仅修为了得,且善於文思,曾写诸多兵策,上达天听,为圣人多次夸讚!若论兵法之事,他不会输於旁人!”
他这边话音落下,那边李晟文气如剑,直衝云霄,刺入那不断落下的气血漩涡之中!
轰隆!
漩涡一震,停滯下来!
眾人一见,纷纷屏住呼吸,有的人更是露出期待笑容。
杨则心中一紧,担心自己与老祖宗的一番安排,最后又要为他人嫁衣!
好在隨后便听轰隆一声,那漩涡继续旋转,而李晟则是闷哼一声,后退两步,脸色更加苍白。
李嶂赶忙上前扶住了他。
李晟苦笑道:“未能如愿,惭愧。”
杨上前问道:“不知兄台你那文气之中,蕴含何等文思”
李晟却道:“无他,我是看出这交战的双方,乃是先秦时的秦兵与蜀兵,当时秦並巴蜀之战,想要以此破局。”
李嶂点头道:“杨君点中的这话,本身就出自秦策,以战破局,也是正常,但未免太过简单,我觉得当梳理清楚其中的背景与关键,那时乃是五国合纵攻秦后不久,秦修养之后,欲要继续行兼併壮大之事,於是便有了灭国之念,当时有两路选择,一者东去灭韩,一个南下並蜀,想来当以此破局!”
他说话之时,竟也凝聚了一点文气,那文气內敛而不张扬,但纯粹赤诚,升腾如柱,亦入了那气血漩涡。
那漩涡再次停滯片刻,隔著轰鸣落下!
李嶂如受重击,连连后退,坐倒在地上,又被李晟扶起来,却是脸色灰败:“献丑了,未能建功,唉!”
杨心中大定,却还是作势安慰。
而经过二人尝试,旁人见之心惊,一个个面面相,不敢再轻易尝试,
已然有人出言,希望杨赶紧出手,了却悬念。
李易眯起眼睛,瞧著周围之景,心底浮现出相应的歷史记载一一这秦並巴蜀之战,他在王忠嗣送来的兵书中看过,这时文思涌动,心中神跃跃欲试,已然有了决定,却没有去驱使刚刚领悟的文气,而是祭起了吞贼魄,令其中的般若禪逐渐显现,身上本就縈绕的禪意越发浓烈,朝著右手匯聚过去!
身旁的顏老有所察觉,迟疑了一下,才道:“去疾啊,咱们何不静观其变这大阵便有节点,也不是打碎一个两个就能破局的,加上这事是那杨姓郎君寻得的契机,不如让他先试试。”
他想著李易毕竟不是专职兵家,虽说王都督送了兵书,但这才几日,还需云酿云酿。
但杨听得动静,见李易跃跃欲试,不知存看何等心思,竟主动道:“这位李郎君既也有心,不妨一试,之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