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身份先行告知大明的太子朱標。”
刘备点了点头。
至於此人的身份有何秘密,刘备也没有询问。
他相信店家有著自己的考量。
隨后,刘备便带著关张赵以及朱高煦返回了汉末。
刘据之后也姍姍来迟,將马皇后领著回到了西汉。
两拨人马走后大约一个小时,朱標就与李承乾来到了农家乐,他们此行,还携带了一位孩童。
“朱兄,想来这位就是你的嫡长子,朱雄英了吧。”
“是的,店家。”
朱標说完,轻轻地抚摸了一番朱雄英的后脑勺。
“雄英见过先生,多谢先生的救命之恩。”
朱雄英顿时伏跪在地,对著张泊磕了几个响头。
好傢伙,这礼也太大了一些吧。
“行行行,雄英,快些起来吧。”
將朱雄英拉起后,张泊对著身前的朱標说道。
“朱兄,不得不说,你今日来的十分凑巧,有一件大事,想来你一定十分感兴趣。”
张泊说完,便將眾人带向石桌。
朱標心中充满了好奇。
能够让他感兴趣之事,究竟为何
因此刚坐在石凳上,朱標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开口。
“店家,不知是何事。”
“永乐朝来人了!”
即使是平日里泰山崩於前还面不改色的朱標,在听到如此简短的六个字后,表情也是瞬间凝固,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起来。
他只感觉自己的心跳有些加速,周身的一切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沉默了片刻的时间,朱標喉头滚动,看似极为平静地说道。
“店家,既然永乐朝来人了,那不知来者是谁,是我四弟朱棣,还是———“”
张泊微微摇头,说道。
“並不是永乐帝朱棣,而是朱高煦。”
“高煦”
朱標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个还在强裸中的婴儿形象。
那是去年的正旦节,老四一家返回应天,所携带的,除了燕王长子朱高炽以外,就是刚出生不久的朱高煦了。
没想到今日来此的竟然会是高煦。
想到朱高煦,朱標难免有些嘘。
歷史上的大明,算是走上了一条与大唐殊途同归的道路。
叔侄不和。
略微感慨一番,朱標缓缓开口说道。
“那店家,高煦来此的年份不知是何年月”
“是永乐五年。”
永乐五年嘛。
永乐五年,也就是距今的二十五年后。
二十五年后的老四,又是一副什么模样。
“店家,这朱高煦与朱兄是什么关係。”
一旁的李承乾听了半响,看出了朱標脸上的追忆之色,於是便开口询问。
“准確地来说,朱高煦是朱兄的侄子辈。”
“啊朱兄的侄子辈也来到了食肆了吗”
说实话,李承乾有些羡慕。
什么时候他也能见上一见大唐的后辈呢。
就例如將大唐疆域扩展到最大的稚奴,亦或者那个將大唐带上巔峰,又带向低谷,那个名叫李隆基的后辈。
不过,既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到此地,那就说明,距离见到大唐的后辈,应该也不远了。
“店家,那高煦现在是回到了永乐朝,还是”
“並不是,他为了验明我这地方的真偽,而与刘备等人前往了东汉末年。”
“这样吗,这么说来,我这段时日,恐怕要经常来了。”
得到了朱高煦到来消息的朱標,与李承乾与朱雄英告別之后,在农家乐中又待了近半个钟头,这才恋恋不捨地回到了洪武朝。
行走了约莫一灶香的时间,朱標抵达了文渊阁。
文渊阁是珍藏、修编经典书籍的地方,虽然取消了文渊阁大学士这一职位,但是,如今深受朱標信任的道衍此刻正在文渊阁中。
见到朱標前来,道衍也是起身行礼。
“殿下。”
朱標挥了挥手,示意道衍不用这么拘谨。
“道衍大师,我这有一个好消息要告知与你。”
好消息
“殿下,不知是什么好消息”
“永乐朝来人了。”
“永乐朝!”
“没错,就是你辅佐四弟成功之后,所建立的那个永乐朝。”
这—
道衍有些惊讶,他没想到殿下会与他说这些。
“殿下,我.”
“道衍大师,我明白,我的意思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就能与那一位道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