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京城到港岛之旅(一)
1月22日,京城火车站站,呵气成霜。
林哲了冻得发麻的脚,看著自己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消散。
他隔著七八个旅客,悄悄瞄了眼排在另一队的雪晴和月姨。
雪晴今天穿了件藏青色的呢子大衣,领口露出一截米色毛衣。
林哲这些日子给两人特训,都苗条了很多,脸上手上都涂抹了药膏,还简单往丑的方向化了妆。
看上去和年轻女干部,中年妇女没有两样,月姨看到之后嘴了半天。
“臥铺票。“检票员头也不抬地伸出手。
“十三车,下铺13號。“检票员利落地撕下票根,“抓紧时间上车。”
林哲长舒一口气,拎著行李快步走向站台。不一会儿,雪晴和月姨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这位同志,”雪晴站在他铺位前,声音轻柔得像初春的柳絮,“能帮我把箱子放上去吗”
林哲抬头,对上她含看笑意的眼睛。
“当然可以。”他接过皮箱,故意用陌生的口音回答。箱子很轻,估计就装了几件换洗衣物做样子。
真正的行李应该都在月姨那个鼓鼓囊囊的旅行袋里,那里藏看雪晴这些日子换的金条,原本林哲想让她们什么都不带,但是看到月姨的模样,就让她把金条藏到行李里了。
放好箱子,雪晴问道:“你从哪弄到的臥铺票现在票这么紧张...”
林哲眨眨眼:“我说我刻了个假公章,你信不信”自从上次在上海偽造介绍信以来,林哲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发现,以前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又胡说。“雪晴嗔怪地瞪他一眼,转身走向自己的中铺,利落地爬上铺位。
车厢里渐渐热闹起来。对铺来了个带孙子的老太太,小孙子约莫五六岁,一上车就闹著要吃。
“乖孙,奶奶这有炒麵。”老太太从包袱里掏出个铁皮盒子,“掺了白的,可香了。”
斜对面是一对新婚夫妇,新娘穿著红格子罩衫,正羞答答地给丈夫剥鸡蛋。
靠窗的座位上,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摊开《人民日报》,大声念著关於“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社论。
月姨选了靠窗的摺叠椅坐下,从毛线袋里掏出织了一半的毛衣,活像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她织几针就抬头看看窗外,偶尔和老太太聊几句家常。
火车鸣笛启动,林哲靠在铺位上,假装看一本《机械製造》。
“同志,您也是去上海”干部模样的男人突然搭话。
林哲合上书:“是啊,厂里派我去学习。”
“哪个厂子的”
“第三钢铁厂。”林哲面不改色,“领导说我们炼钢技术要赶超英美,得多学习。”同样的话,林哲已经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这话立刻引起了干部的兴趣。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去年的大炼钢铁运动,林哲適时点头附和。
聊了约莫半小时,干部终於被列车员叫去登记出差证明。
傍晚时分,列车驶过天津。餐车推著小车来卖晚饭,铝製饭盒里装著高粱米饭和炒白菜,飘看几片肥肉。
林哲要了两份,一份自己吃,一份“好心”地递给中铺的“陌生女同志”。
“谢谢同志。”雪晴接过饭盒时,指尖在他手心轻轻一划。
对面的老太太看见了,笑眯眯地说:“小伙子心肠真好。现在粮食定量,能省就省啊。“”
“应该的。”林哲扒拉著饭菜,“老人家教导我们要互帮互助。”
雪晴看著这个饭菜,偷偷警了他一眼,咬著牙给吃了下去,这个坏人,明明带了好吃的,不让自己吃。
月姨看到两人的互动,心中暗笑。林哲不放心她,等她躲到没人的地方吃东西的时候,跟在后面,防止被人看见。
趁著没人,伸手进去摸了好几下,月姨双目含春的差点哼出声来。林哲暗爽,好刺激等两人回到车厢,老太太开始讲起老家河北的旱情。雪晴拿出自己带的酱菜,分给车厢里的人。
那对新婚夫妇回赠了一把瓜子,干部则慷慨地贡献出半包“大前门”香菸,当然,车厢里面的人都以“不会抽”婉拒了。
夜幕降临后,列车员来换票,例行公事地检查了证件。等列车员走后,雪晴才轻轻叩击隔板,做出一个晚安的信號。
林哲躺在铺位上,听著铁轨有节奏的“眶当“声。车厢里瀰漫著煤烟、菸草和人体混合的气味。
老太太的小孙子在说梦话,新婚夫妇的铺位传来窒的动静,干部打著响亮的呼嚕。
无惊无险的到了上海站,带著两人坐公交车到龙华机场旁的废料场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林哲感应了一下没有人,让两人稍等,把车开了出来。带著两人开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