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我在红楼,吃瓜成帝 > 第136章 奇葩手段,出自林府

第136章 奇葩手段,出自林府(1 / 2)

第136章 奇葩手段,出自林府

只见那帮僕人,將自己的背篓挡布掀开,露出一个个头小身大的不倒翁,全部倒入了清澈的河水中。

这下连林黛玉都来了兴趣,猜想著,这是干什么。

僕人们一边倒,一边一人一句的吟诵著诗句。

这人说道:“由来腰不折,休笑腹偏空。”

那人就高喊:“鬢任添新雪,身羞拜下风。”

接著就有人说:“推排终莫屈,倔强敦能同。”

“丸泥附足巧妆成,召侮频频意趣横。”

“为负儿童欢喜债,不辞老大骨头轻。”

一人一句像似排练好的一样,待四五十人將篓中不倒翁倒完,又返回而至,没想到又是满满一背篓不倒翁。

只见五顏六色的它们在碧波中荡漾,隨波起伏,颇有意思。

这时,一管家打扮的人,在一轩中高喊,“前日吾家桐伟昂老爷,在此醉酒赏景,忽觉河中碧波荡漾,稍显单调,本想购置百鸟铺於水面。”

“幸得范和泰先生指点,那百鸟过於吵闹不甚雅静,於是出金三千两,特製这水上不倒翁置於河中,隨波荡漾,也算是一景了。”

过往的百姓们纷纷骂娘,这又是一个炫富的狗大户。

“待明日桐老爷与友人畅饮后,眾位想要这不倒翁的,可自行捞取,以作打扰大伙的补偿。”

此话一出,百姓们立马转变口气,纷纷称讚桐老爷的大气和善心。

一个不倒翁拿回家去,给孙儿玩耍也是好的。

更有那家中有船的,早就赶回家,准备驾船来用渔网,打捞不倒翁拿去贩卖。

王熙凤在桥上,听著大伙的称讚声,不由流出羡慕的表情。

【这娘们不至於吧,这些盐商最多是有钱而已,哪有金陵四大家族有钱有权又有势,

难道她没感受过】

王熙凤还真没有切身感受过,杨州盐商们奢遮的钱方式,毕竟大家族家风不允许这么浪费,他们的底蕴更多在人才培养、权利爭夺和购置由地等地方。

元春省亲的时候,她自己都说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

说起当年太祖、太上皇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

也就当时太祖和太上皇巡游江南的时候,『贾、史、王、薛』作为接驾的家族,才著海量的钱財,哄二位开心。

要说大家族不会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过了那个暴发户的阶段。

他们往往更喜欢名人字画、具有歷史意义的古玩等。

或者说是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才能彰显其身份,普通制式能量產的东西,往往被视为低贱之物。

在杨州期间,王熙凤见过,有的盐商喜欢马匹,则专养几百匹各色宝马,每匹马每天要消费数十金,早上群马从城中出,傍晚又从城外入,马的身上布置的五灿烂,观者目炫。

见过有喜欢美貌的盐商出门,从管家、门人直到厨子、女僕,都选用十几岁的面目清秀的人。

见过有的则反其道而行之,全部选用奇丑无比的人。

因此有的人为能入选,自己对著镜子照照,觉得不够奇丑,就毁其面容,用酱抹在脸上,然后在烈日下暴晒。

她还听闻有更奇的盐商,想体会一掷千金的感觉,於是就命工匠將万两黄金打成金箔。

金箔搬到镇江金山寺塔上,他时不时的挥之,让它们隨风飘杨,塔周围的草树之间,

到处都是金晃晃的金箔。

听黛玉说起杨州盐商们每日精治餚,享受口腹之慾,更为夸张。

盐商们买燕窝一箱动輒数千金,海参、鱼翅之类,则万两以上。

有的盐商每次吃饭,厨师都要准备上十多席的荤素菜餚和面点。

开饭时,盐商夫妇並坐堂上,侍者將菜餚面点放置在他们面前,盐商夫妇不食,则摇头,侍者即再换一席,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闻名於世的“淮杨菜”,也是以盐商开始兴起的,

有的盐商吃的蛋炒饭,要求每粒米都要相互分开,並且每粒米都是完整的,还要泡透蛋汁,外面金黄內心雪白。

配这一碗饭的是百鱼汤,汤里包括鯽鱼舌、鰱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鯊鱼翅、鱉鱼裙、鱔鱼血、乌鱼片等等。

在遍尝美味佳肴以后,一些盐商对饮食的要求更加苛刻,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新吃得奇。

鸡鸭是人参虫草养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药,猪肉是从几十头活猪背上取下的一块,取肉前还要不断对猪进行敲打,使精华薈萃於一处。

贾璃他们是五月份到达杨州的,此时的长江鱼刚上市,管家林耀专门派遣了几只小船,张网於镇江焦山的长江急流之中。

最新小说: 仙武大明,开局成为鬼修锦衣卫 两界:别叫我邪魔! 诸天旅游家 人在诸神天界,我却是邪神使徒 西游:从虎先锋开始 战帝换龙腰子,下山祸害老婆去了 斗罗:重生弗兰德,截胡柳二龙 五零香江豪门生存法则 真灵路 高武:我很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