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边策三要(1 / 2)

这些人中,周庭知道的,就有南直隶解元解慎言。

此人是他爭夺会元的大敌。

“此人名声响亮,未必就弱於我。”

另一位,自然是孙绍祖了。

“面对解慎言,我尚有几分把握,甚至自忖凭藉近年学习到的歷史演变中,写出一封出眾的答卷,但是唯独面对孙兄,我却是毫无把握。”

当然,这只是策论题。

“好在他的八股,一直都在我之下,几次应试,都没有超过我。”

“这次若想超过他,只能希望在八股文上,超出他一头。”

想到这里,他终於心定一些。

將父亲周墉对皇帝心意的揣测,细细回忆一番,这才下笔解答策论题。

如果將视线凌空,或许他就能发现,狭小的考棚之中,其实不只是两人。

还有好几位,眼神如他一般坚定,下笔如他一般从容。

孙绍祖没有这些心思,或许他其实也並不在乎其他人答得如何。

他只是对自己想出来的策略,暗暗叫好。

只见草纸上,赫然写著三行字。

“第一,金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这是从根据上,肢解金人的內核。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行之有术。

一个不了解的敌人,又怎么能给出最恰当的应对之法

而这一点,孙绍祖怀揣几百年的经验,自信比当朝任何人都清楚。

“第二,金人如此强大,我们应该彻底拋弃速胜论,准备持久战,几十年,上百年,在所不惜。”

持久战,这是他借用的伟人战略,运用在此,恰如其分。

金人的强大,谁也没他清楚。

金人灭亡南朝的目的,他更是比谁都清楚。

崇禎內忧外患下,正是因为追求速胜,才一败再败,最后彻底亡国。

“有此实例,弘武帝想必不会一意孤行。”

再者,本朝跟金人已经对峙几十年了,皇帝就算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也不可能彻底转向全面战爭的手段。

“皇帝愿意,其他大臣未必敢冒险。”

提出对策不难,让皇帝信服和接受,还需要孙绍祖细细揣摩。

光看这两点,孙绍祖已经觉得他的对策,已经是绝顶之策了。

“不过皇帝不可能就因为这样的分析,彻底认同,最起码,还需要具体的措施。”

这一点,他也早有准备。

这也是他的第三行:

“人,术,法,三策,可定辽东。”

这一行

其中最重要的,当有三条。

第一条:“为激发国朝最强抗敌之意,当下旨,『平辽东者,当封王,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一条是基本的,也最能激发大臣和將士奋勇向前。

本朝歷经四世,亲王者,都是皇亲国戚。

若是將这仅次於皇位的亲王爵许诺出去,一定能激发本朝所有人的热情。

第二条:“彻底拋弃传统武技,精炼火器,打造巨舰大炮。”

面对本世无敌的金人骑兵大队,若还是按照以前的练兵策略,最多也就是多坚持几年,最后迟早要败在金人手中。

“而且休养生息几十年的金人,现在的实力,只怕更加强大,如果直扑而下,本朝可未必还能像崇禎一样,挡个十七年。”

这也是他立意彻底拋弃传统练兵之术,拥抱火器的原因。

“哪怕当代的火器,包括西洋火器,都存在很大的不稳定。”

第三条:“金人乃是国之大敌,当动员本朝所有人,从上当下,统一思想,为彻底打败金人而努力。”

金人可不是跟朝廷做邻居来的。

而是要彻底覆灭南朝,建立一个金人大一统王朝,奴役本朝亿万人,供养那数百万金人而来。

若是不懂这一点,无论任何策略,都在根本上,是错误的。

而孙绍祖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

当然,这一点,他不会写的太详细。

“这是我晋升之凭藉,若是全部写出去,朝廷还要我何用”

想到这里,又將第二条简略一点。

“至於第一条肢解金人的危害,还要大书特书才好。”

定下策略,孙绍祖吐出一口气。

“呼。”

“此策若上,我不信不能中式。”

当然,中式只是最低的目標。

他其实对於前几名,甚至是会元,都有了奢望。

“不说会元,但凡能得一个前几名,在科举改革,皇帝重用的背景下,或许真的用不了几年,我就能青云直上了。”

如此,万事可解

最新小说: 封神之铁血艳影 高武:我很宅 仙武大明,开局成为鬼修锦衣卫 全职法师:天与咒缚,肉身成神 大明海盗之七星宝石 诸天武侠:从截胡小龙女开始 五零香江豪门生存法则 两界:别叫我邪魔! 斗罗:重生弗兰德,截胡柳二龙 灵武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