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归乡爷爷兄弟八个,堂兄弟四十多个,其中一大半去打鬼子了,都没回来。
还有徐归乡父亲那一辈的兄弟更多,那些成年的也大部分都死在了鬼子手里。
后来,徐家开祠堂,把还没成人的孩子都集中起来。用抽签的方式,选了三十个五到十四岁的男童。
由一众成人男丁里,挑出六个人品好,会点拳脚功夫的成年男丁,加上一个教书先生。
七个成年人,带着三十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家族凑的一半财产来到了海外。
这是为了族里留血脉。
族长说的,剩下的人,不管男人女人都要上战场,什么时候鬼子打出去,什么时候就接孩子回家。
这些人里,有这群孩子的父母叔伯奶奶,也有看着他们长大的族人。
鬼子被打出去了,人民胜利了,但是徐家人在这里已经有了第三代,到现在也没等到族里的人来接他们。
“你的族人不来接你没事,可能知道你们在这的人都已经不在世上了,并不是他们忘记了你们。”
姜淳于抬手拍了拍徐归乡的肩,“但是你要相信,迟早祖国会召唤你们回去。”
“会吗?”少年的眼里都星芒。
他没有见过家乡是什么样子,他不知道祖坟在哪,不知道有祖父母疼爱是什么感觉。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哪。
姜淳于很肯定地说:“一定会。”
“我相信你。”
徐归乡低头,摸索着战机上的零件,低声道,“我一定要努力学本领,然后带着我的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们回去。”
“那就约定好。”
姜淳于伸手,“你回国的时候,我去接你。”
徐归乡伸手,和姜淳于击掌:“好,姐姐你要记得接我。”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姜淳于和徐归乡回去,是搭的徐归乡二十三叔的车。
二十三叔和二大伯不一样,是个很健谈的人。
他的眼睛看徐归乡,就像看自己家的孩子。
知道最近族里和这个姑娘走的近,还知道她们姐弟帮着在龟湾搭了木桥,所以对姜淳于也十分的客气。
“我家大福很聪明的。”
二十三叔的口音没二大伯重,说话语速很快,一听就知道是个性子脾气都比较急的。
“等我们再攒点钱,最迟后年就要送大福他们去读书,不然就太迟了。”
徐归乡并不知道这件事,他和姜淳于挤坐在一个位置上,闻言立刻扭头看向二十三叔。
“二十三叔,你说的是真的?真的让我去读书?”
“当然,我们徐家的孩子都要读书。是叔伯们没本事,所以才耽搁了你们这群孩子。”
要不是当年来海外的时候遇到匪徒,为了保住他们这群孩子的性命,丢失了大半的钱财,日子也不至于过的这么难。
徐二十三那时候已经是个半大的孩子,他是亲眼看见那些既想留下财产,又想保住性命人的下场的。
可以说,当时他们能遇上,钱财和性命只取一样的匪徒,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当年远离故土,来到海外的并不是他们一个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