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此面临同样的危难,官吏逃走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受封在那儿的诸侯。
刘恒断然是清楚这点。
因此长沙国必然不会除国。
只是没有确切的消息,陈洛不打算乱猜。
咳嗽一声,陈直压低声音道:“我得到的消息,陛下是打算让刘氏去继承长沙国,而人选大概率将会是刘午。”
“刘午?”陈洛有些疑惑,感觉自己对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印象,一时半会没有想起来这人是谁。
陈直提醒道:“他乃是先帝庶长子,颇有贤名,成年之后,有不少臣子都提议将他外封为王。
不过陛下一直没有表态过,某段时间内,长安还流传过陛下打压先帝子嗣的言论。”
“原来是他啊。”经过这番提醒,陈洛将这个名字在记忆里对上了号。
刘盈的几个庶子存在感都不高,绝大多数都默默无闻,这个刘午还算掀起过一阵风浪。
在他及冠的时候,有不少臣子上书,请求将他外封。
当时刘恒倾向于答应下来。
他继承的乃是刘盈的帝位,太过怠慢刘盈的子嗣,在名声上不太好听,而且刘盈的庶子想要威胁到帝位,属于是无稽之谈。
但刘恒在那个时候暂且搁置争议,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封给刘午。
巴蜀、赵地、魏地还有三河地区,是属于朝廷的后花园以及基本盘,如果这些地方谋反,想要突袭进关中,只需旬日,隐性威胁极大,因此不可能封给诸侯王。
至于齐地,目前属于刘肥那几个儿子的自留地,那些人虽然内部争抢得凶狠,可若是将刘午安排过去,必然会引得他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那样的话,就不是刘恒想要见到的情况了。
故而刘午依旧待在长安,处境尴尬。
直到吴著绝嗣,王位空了出来,在“非刘氏不王”的框架下,入主长沙国的人选就非常有限,刘恒又不可能挑选关系疏远的旁系,去担任一国之主。
那么刘午重新进入刘恒的视野,实属正常。
不得不说,刘恒安排他入主长沙国,给了一块不算富庶的地盘,换来不错的名声,实在是一箭双雕,面子里子都没有亏。
“有点意思。”陈洛微微眯眼,轻声自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