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把正在做莜面卷的女儿叫到客厅,说想和她聊聊。原以为只是唠一唠,可傅作义又是拉窗帘又是关门的,看这架势,不是简单的家事啊。】
陈勇趁此说了些历史故事。
陈勇:“傅作义几个月前就得知自己女儿和我地下工作者有联系,并让此事默默记在心里,直到他决定给我军发自己的第一封和谈电报,而这次和自己女儿的谈话就是关于这个事。”
“傅作义的女儿早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进步思想,于1947年在天津加入组织”。
“但是此时傅作义只知道他女儿和我们这边有联系,更多的就不清楚了。”
陈勇快速说完了这些历史,剧情也也正好到了傅作义父女两谈话的情节。
【傅作义把门窗关好后,没有任何弯弯绕绕的向自己女儿问道:冬菊,在那边,你有认识的人吗?】
【傅冬菊原本还想装听不懂的,可见父亲的样子她就知道自己瞒不住了。他原以为她的父亲要让她和我军撇开关系,所以并没有回答,反而问道:抗日的时候,爸爸在那边不也是有几个朋友吗。】
【见女儿没有否认,傅作义终于是放松了些,继而问女儿,认识的人可靠吗。】
陈勇:“这部电影的时间线是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他到1月份才知道女儿是我们组织的人。你们看这里她被诈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话”。
天幕下。
明朝,朱元璋:“问闺女有人脉吗,哈哈哈哈,怎么这么逗啊”。
马皇后:“这女孩也相当厉害啊,虽有些被怀疑,但总的还是能藏住”。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确实,都是一家人有什么瞒的,要是我的话早就跳起来说,不用找别人,我就是”。
马皇后笑盈盈的对着老朱说:“那只能说明你不适合干情报”。
朱元璋骄傲的来了句:“因为有人替咱干”。
得瑟完,朱元璋还是不吝啬自己的赞赏:“不过这些干情报的确实厉害啊”。毕竟这个时代没人比他更懂那些情报收集人员的功劳。
【在傅作义明确表示要给我军发电报谈一谈后,傅冬菊才点头说自己试一试。】
陈勇开了个玩笑:“其实我天天帮你发”。
天幕下。
唐朝。
“这是要和谈了?”李靖揪着胡子回想着之前的剧情,说道:“我记得他在辽沈结束前,就说过愿意做牵马执鞭的活”。
李世民微微点头,“是有这么回事,如今一看,一语成谶啊”。
【就这样,傅作义边说他女儿边写,电报拟稿里他表示同意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可就这一句话还没写完,傅作义赶忙阻止女儿的动作,表示这种东西不能用笔,只能用脑子记。】
天幕下。
李世民看着傅作义都举动,说道:“很明显,此时这个傅作义并非真心想和谈,而是玩了一手缓兵之计。正如前面剧情所说,他现在最急需的,就是修筑防御体系和扩军备战”。
另一边,陈勇接了几句话:“是这样的,一旦我军被他迷惑,把希望寄托于和谈,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并取的他60万大军的控制权,那我军就势必会暂缓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甚至影响东野出关的时间”。
天幕下。
李世民摇摇头,略带不屑的说道:“可惜啊,傅作义的对手是一位争取战场主动权的大师,大师中的大师”。
“可他从来不是一个心存幻想的人”。
【画面来到西柏坡,我军的最高指挥所。此时我们对傅作义的部署早已一清二楚。因为傅作义那边除了他的女儿,我们还有大量地下工作者埋伏在他们内部,其中埋伏最深的就是傅作义的文胆,阎又文。】
【1939年,他从延安七里铺毕业后,自西北军阀马鸿逵的部队转到了傅作义麾下,便渐渐取得他的信任。】
陈勇:“这里的文胆就是幕僚,负责出主意,写稿子等等”。
天幕下。
李世民想了想自己的房杜二人,又想了想如果这些人是细作,直接打了个冷颤,“这样一来岂不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仔细想想,傅作义都部署西柏坡那边甚至比微操大师还要更早知道”。
而一旁的程咬金小声嘀咕了一句:“合着北平就傅作义一个外人啊”。
【当时摆在傅作义面前有三条路,一条是西撤绥远。撤回自己起家的地盘,可那里物资匮乏,大军难以长期生存。第二条就是东撤天津塘沽,准备海运南撤。第三条则是固守北平,但经过阎又文的长期影响,傅作义意识到自己还有与我军和谈这第四条路。】
【但和谈得有谈的资本,为了做好多手准备,傅作义从微操大师那得到军政大权和经济权后,就立刻改变了兵力部署。】
【他煞费苦心的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