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百年家族:百战求生 > 第175章 寒夜论道

第175章 寒夜论道(2 / 3)

p>我家老婆孩子和干爹干妈正住在金陵城的云梦居客栈,

鬼子闯进来,把我干爹干妈吊在房梁上,

逼逼他们交出客栈的钱财。”

他撸起袖口,手臂上三道刀疤在火光下泛着白,

“他们当着我面杀了我干爹干妈,

我妻子为了掩护我,被鬼子打死,

而儿子则冻死在长江里——”

礼堂里静悄悄的,

甚至可以听到炭盆里炭火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刘海棠双手捧着姜茶杯,身体微微颤抖着,

杯中的茶水因为她的手一抖,

溅出了一些,落在了她那粗糙的布围裙上,

形成了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古之月的目光紧盯着松木桌上的那道刀痕,

仿佛那道刀痕有着无尽的深意。

突然,他笑了起来,

但那笑容却比哭还要难看,充满了无奈和苦涩。

“周同学,你说亡国?”

古之月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压抑的情绪,

“当那些可恶的鬼子把刺刀无情地捅进你亲人的肚子里时,

当他们放火烧毁了你的家、

抢夺走你的粮食时,

除了咬碎牙关跟他们拼命,

难道还有其他的路可走吗?”

他的情绪愈发激动起来,

猛地伸手抓起徐天亮手中的《论持久战》,

紧紧地攥在手里,

“叶参谋长说过,‘兵民是胜利之本’!

咱们的背后,有着四万万像我爹娘、

像海棠妹子这样的普通老百姓!

就算那些鬼子有着钢铁一般坚硬的身躯,

他们也绝对无法踏碎这满地的骨头!”

古之月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热血。

然而,张教育长却突然打断了他的话,

用力地拽着古之月走到战术沙盘前。

张教育长手中的指挥棒在华中地图上重重地敲了几下,

发出清脆的声响,

“好,既然你这么有信心,

那就说说看,你凭什么断定咱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苏北话混着浓重的鼻音:

“教育长您看,日军每占一座城,

就得留一个中队守据点,

咱的游击队就像蚂蚁啃大象,

今天扒段铁路,明天端个炮楼。”

他指着沙盘上星星点点的红点,

“学生统计过,鬼子的后勤线每延伸一百里,

伤亡率增加百分之十五,咱呢?

每死一个弟兄,能拉三个鬼子垫背——”

“可咱们缺枪少炮!”

周祖安插话,

“就说咱军校,最新的中正式步枪才到货二十支,

大部分还是汉阳造,膛线都磨平了!”

徐天亮突然从裤兜里摸出个生锈的弹壳,

正是刘海棠送他的那枚:

“没枪?咱可以从鬼子手里抢!

几个月前在长沙,我用这枚三八大盖的弹壳,

换了老乡的一把砍柴刀,砍死过两个鬼子——”

他忽然压低声音,

“再说了,咱有老百姓当眼睛耳朵,

鬼子在明处,咱在暗处,

这仗,越打咱越明白咋打,鬼子越打越迷糊!”

张教育长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本子

,翻到夹着银杏叶的那页:

“这是古之月报告里的一组数:

湖南有两百万民工修工事,四川每月征粮三十万担,

海外华侨捐了二十万床棉被——”

他敲了敲本子,

“汪兆铭之流以为咱会像晚清那样任人宰割,

可他们忘了,咱中国人骨头最硬的时候

,就是被逼到绝路的时候。”

他忽然望向礼堂门口,

刘海棠正踮脚给新来的伤员换药,

粗布围裙上沾着血渍,

“就像那妹子,没读过书,没拿过枪,

却知道把最后的窝头塞进伤员嘴里——

这才是咱中国不会亡的根!”

炭火渐弱,礼堂里浮着层白蒙蒙的水汽。

古之月靠在廊柱上,摸着口袋里的全家福,

照片上妻子凌觅诗抱着刚满周岁的乐凌,

笑得像金陵城的桂花。

徐天亮递来半块烤糊的馒头,金陵话软了些:

“甭想那些糟心事,等咱毕业分到部队,

带你去端了鬼子的司令部,给嫂子和小侄子报仇。”

周祖安忽然凑过来,声音低得像蚊子:

“古兄,我……我刚才说话过激了。

我爹在上海开纱厂,被鬼子逼得跳了黄浦江,我其实……”

古之月抬头看见他镜片后的泪光,

忽然想起报告里写的:

最新小说: 前往军区离婚,被禁欲军官亲哭了 继母是豪门,我成四个姐姐团宠! 最后一个武林 反派:迎娶植物人女主,疯狂贴贴 接亲出轨?重生真嫡女当场乱杀 夫人变成了家族继承人 重生84:带着双胞胎垄断渔业成首富 闺蜜说她爸不行,领证后却醉酒行凶 漫漫远游记 我真不想变成歌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