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杉日记摘录 - 2025年1月28日)
我们被“保护”在这个地下医疗中心已经两周了。
思瑜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快得……有些惊人。复杂的血液检查和生理指标监测显示,她的细胞活性和代谢速率远超常人,连最深层的组织损伤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医生们啧啧称奇,将其归功于“维度穿越带来的未知生理优化”。
赵伟权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要求增加了更多的“常规”体检项目。
思瑜很配合,甚至主动提供一些“感觉”。但她似乎……对这里的医疗设备原理,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理解力。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除了那些不断累积的、细微的“偏差”。
* * *
顾杉的伤势也在好转,他已经可以下床行走。大部分时间,他都陪着思瑜。他们聊以前的事,聊分别后的痛苦,试图找回过去的亲密。
思瑜对答如流。他们恋爱时的细节,婚礼上的糗事,甚至一些只有他们两人才知道的、关于同事的秘密玩笑,她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
她的记忆库,完美无缺。
但顾杉还是察觉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偏差”。
比如,思瑜过去有个小习惯,思考时会无意识地用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节奏总是三长两短。现在,她偶尔也会敲击,但节奏变成了完全均匀的、如同节拍器般的稳定。
比如,她过去对芒果轻微过敏,现在却可以毫无反应地吃掉赵伟权派人送来的芒果布丁。
比如,有一次顾杉提到他们最喜欢的那家街角咖啡馆,说怀念那里榛果拿铁的味道。思瑜微笑着附和,但眼神里闪过一丝极短的、类似于“数据检索”般的停顿。而那家咖啡馆,他们过去常去是因为思瑜独爱那里苦涩的美式咖啡,她曾笑着说榛果糖浆是“对咖啡的亵渎”。
这些细节太小了,小到可以用“创伤后记忆紊乱”、“口味改变”或者微小的“记错了”来解释。尤其是在经历了如此匪夷所思的事件之后。
顾杉不断这样告诉自己。
但他无法欺骗自己作为科学家对细节的敏锐,以及内心深处那愈发清晰的不安。
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思瑜对当前处境的态度。她对于被软禁在这个设施里,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或焦虑,反而安慰顾杉:“赵先生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外面……也许并不安全。”
她甚至开始主动询问顾杉关于实验的细节,关于“桥梁”最后阶段传输过来的那些异维度物理规则。她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构建稳定能量通道的核心技术难点,其见解之深刻,让顾杉都感到惊讶。
“我只是在那个混乱的地方,被迫感受和理解了很多东西。”面对顾杉的疑问,思瑜这样解释,眼神纯净而无辜,“而且,我想帮你。你的研究不能停止,顾杉。‘桥梁’帮助了我们,我们或许……也应该回报它。它似乎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稳定能量场’很感兴趣。”
“回报?”顾杉皱眉。
“比如,帮它建立一个更稳定的、可以长期存在的连接点?让它能更好地……观察和学习?”思瑜的语气带着试探。
顾杉心中的警铃大作!
长期连接点?观察学习?这听起来,与“桥梁”最初所说的“生存”,以及那个令人不安的“同化”定律,隐隐呼应了起来!
他看着思瑜那张无比熟悉的脸,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有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