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初时分,天还未破晓。
值夜的皂隶揉了揉有些迷离的眼睛,重重在退思堂台阶旁的铜製云板上敲击三次。
清澈透亮的“咣咣”声,惊醒了留宿知县公房的李斌。
从宽大的木椅上起身,李斌活动起自己的身子。身旁,早已摆好了衙役们不知何时送来的温水、毛巾。
与此同时,县衙六房的公房內,烛火次弟亮起。窗纸上倒映的人影,或以铜盆净手;或发冠扎髻,一番忙碌之象。
在县衙前院的东侧,三班公房內。
白昼当值的皂隶、捕快们,也在低声与换班同僚们的閒聊中,收拾起各自的装备。
捕快刘二腰间的牛皮刀鞘与身边杨又的铁尺相撞,沉闷的撞击声传出。一眾捕快们似是早已习惯如此,全然不在意彼此的装备相撞。
“昨日刘李巷斗殴的泼皮找到了,陈头说卯时三刻就去拿人。弟兄们,都抓点紧,赶紧拜完上官,赶紧吃饭。”
“得嘞,老宋你也快点啊。一会还不知道要在新老爷那耗多久呢。”
“就来了,莫催!”
隨著一眾捕快,脚步匆匆地奔赴县衙大堂前集合。在大堂前方的甬道旁,早已有四十名皂隶,分列两旁,大堂外悬掛的灯笼上“肃静”、“迴避”二字也於晨曦的薄雾中,若隱若现。
不一会功夫,各房的书吏、三班的班头也到了,人们自觉给他们让出前排的空间。又是一阵等待后,县丞杜峰、主簿刘毅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县衙正堂之中。
与书吏们相比,这二位官员倒是不需要侍立堂外,他们可以径直在大堂中,落座等待。
再是一息的功夫过去,当二堂上的自鸣钟响起时,李斌的身影这才迎著破晓的晨光,出现在眾人面前。
卯正,升堂!
作为新知县的第一次庭参,今日的规模较之以往更大。
不仅庭参的地点改到了县衙大堂,在李斌出现时,更有两班衙役,持水火棍顿地,口呼“威武”。
一直待到李斌在楠木公案后坐定,“威武”声停。
早已从座位上起身恭候的杜锋、刘毅二人,率先作揖,而后吏役跟上庭参。有入流官品的杜、刘二人,仅需躬身、作揖,吏、役则单膝跪地、右手抚胸,口呼:“拜见知县老爷”。
“诸位免礼!”
端坐公案之后的李斌,微微抬手。
看著眼前,黑压压的一大片人,李斌难免有些紧张。而这人一旦紧张,语速便不可避免得有些加快:
“本官李斌,承蒙天恩,忝为宛平正堂。初来乍到,诸般政务,若有不妥之处,还望诸位及时斧正,不吝赐教。亦望尔等尽忠职守,凡行公事,务求实效。”
一番场面话,李斌很快说完。
紧接著,在诸如“谨遵宪令”等套话应答声刚刚落下时,李斌就招起了手。示意堂內的佐贰官杜峰、刘毅两人,以及还未离开县衙,正在听候吏部调任的老知县李元芳落座。
“各房日事如何”
待到眾人落座后,李斌又是直接了当地开启了今日宛平县衙的工作安排。
当然,说是安排,不如说是了解。
无论是礼房报告说,要將今科宛平籍的进士,写入县誌;还是刑房报告说,要分遣多少民壮、捕快去缉拿哪些盗匪,李斌均一一点头应允。
在没完全了解和实际接掌宛平县的情况下,李斌並没有胡乱干涉县衙的运作。
一直到临近退堂时,算了算今日快班要动员的人数后,李斌这才下达了自己初任知县后的第一道命令:
“快班陈班头,一会留十个捕快,听候本官调用。应当不让你为难吧”
“老爷有命,莫敢不从。”
快班的陈班头闻言,躬身应诺。
或许是不知道李斌想要十个捕快做什么的缘故,这位班头的回答有些生硬。
李斌听出了陈班头似乎有点不快的潜台词,却也没有在意。
退堂后,李斌先去二堂换了身常服,然后將六房早间呈报的差事,一一做了批覆。如捕快们拿人需要的驾贴、如礼房呈请新科进士入县誌一事的呈文批红等等。
一直到这些庶务做完,李斌这才带著那十名捕快,並叫上李元芳一道,大摇大摆地出了宛平县衙。
“汉阳这是要做什么!”
在宛平县衙门前的大市街上,李元芳不解地问道。
县令出门,不乘轿舆、不打仪仗,反倒是跟个紈絝子弟,提笼架鸟一般。提溜著两条腿,便迈上了街道,身后还跟著十名腰挎横刀的捕快...
要是把那捕快的衣裳换换,活脱脱一个恶僕当道。
如此反常的画面,在惊得大市街上,来往百姓纷纷避让之余,亦是引起了人们好奇的围观。
“老知县可还记得昨日下官说的门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