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1章 文会落地(1 / 2)

伙房里,将官们也聚在一处,就着朝食讨论晨训里现的问题,粗瓷碗里的苋菜粥冒着热气,映得每个人脸上都多了几分凝重。

段晓棠先定下基调,语气平静,“都在意料之中。”

虽说将士们的表现拉胯了些,但好在北征时用血与火磨出来的底子还在,只要集中训练一两日,总能捡回些往日的模样。

武俊江捻着胡须,提及自己观察到的异常,“方才晨训,中军有一队队列格外整齐,精气神瞧着不像是懈怠了许久的样子,倒像是日日操练着。”

宁岩脸上毫无半分欣喜,反而慎重地点了点头,“嗯,我待会让人去查探原委。”

若是他们底子扎实,能快找回身体记忆,那自然最好。

可若是有人为了在复训时博个好彩头、讨上司几句夸奖,就裹挟弟兄们在休整期硬练,不肯让人好好歇着,那可就与“养精蓄锐”

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并非人人都有力争上游的劲头,真要是高压逼着练,难免有人心生不满,却迫于情面、威势不得不把怨愤压在心底。

右武卫的作战方式最讲究协同,容不得半点不稳定因素。

别到时候敌人没“炸”

到,反倒先把自己人给“炸”

了。

段晓棠揉了揉手腕,提议道:“夏季天亮得早,晨训可以再提前半个时辰,正好避开日头最烈的时候。”

她要的是让麾下军士恢复状态,不是往死里磋磨。

庄旭点头应和,“这没问题。

等日头毒起来,就让他们回营房或树荫下歇着,睡觉、听书、聊天都行。”

话音一转,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等天气转凉了,我给他们找个‘好活’。”

武俊江纳闷道:“炕不是早就盘好了吗!

还能有什么活?”

庄旭卖了个关子,嘿嘿一笑,“到时候就知道了。”

朝食后短暂歇息片刻,新一轮的训练又轰轰烈烈地开启。

将士们心里都憋着股劲,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能不能把曾经丢失的肌肉、体能练回来。

左、右武卫还挺有默契的,互相派遣探子,不,亲善大使,去对方营里打探底细。

结果一看,好家伙,大哥不要笑话二哥,都一副鸟样。

这么一来,大家反倒都安了心,谁也别笑话谁,慢慢练就是了。

两卫将官连着几日早出晚归,心思全扑在了训练上。

祝明月顾不上念叨段晓棠,她自己也忙得脚不沾地。

从吴含生一车止战便埋下伏笔的女子文会,在众人的翘以盼中,终于熬过了几个月的筹备期,要真正落地了。

拖沓并非因筹办不力,恰恰相反,主办的几位娘子都抱着“要么不办,要办就办得漂亮”

的心思,事事追求尽善尽美。

春风得意楼一年到头承办几十场大小文会,姜永嘉早已熟稔流程。

反倒是被顾盼儿拉进筹办组的几位娘子,个个觉得肩上压着千斤重担。

这可是少见的女子文会,绝不能在任何一处落了俗套,更要一鸣惊人,让长安乃至更远的地方都瞧瞧她们的本事。

另一方面,她们也需要时间“呼朋唤友”

女子不比男子,能骑着马、驾着车游历四方,诗酒唱和间结交天下同道。

她们的圈子往往被地域、姻亲、故旧框得死死的,长安的不知洛阳的才名,关中的难识江南的笔墨。

要打破这些无形的墙,把散落在各处的女诗人聚到一处,哪是天能成的事?

这场文会的风声,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一圈圈荡开。

从长安的朱门高墙,到关中的村镇亭台,甚至飘到了数百里之外的洛阳。

各地的女诗人接到消息,少不得要掂量几日,路途远近、家中允不允、同行的伴好不好找……对女子而言,长途跋涉从来不是小事,衣裳饰、车马随从,桩桩件件都要周全准备。

好在,能让女儿家学文写诗的,家境多半殷实,银钱上倒不必太愁。

她们真正要过的,是“人”

这一关。

父母、公婆的脸色、丈夫的态度、宗族的眼光,哪一样都可能成为拦路的石头。

顾盼儿起初总想着,等秋高气爽了再办文会,那时天朗气清,最宜吟诗作对。

转念又怕夜长梦多,拖得久了,大家的劲头散了,再出些岔子,反倒辜负了这一番心血。

思来想去,便把日子定在了这还带着三分暑热、却已沾了些秋凉的时节。

顾盼儿翻遍了黄历,挑了七八个宜宴请、会友的良辰吉日,捧着单子跑到春风得意楼,和姜永嘉对着排期,总算敲定了一个没被预定的空当。

这事说定就定了,可顾盼儿心里总有些不踏实,觉得定得太潦草。

临到文会前几日,总在林婉婉耳边念叨,“那天真是个好日子,不冷不热,无风无雨,再合适不过了。”

林婉婉见她有些神神叨叨的,打趣道:“

最新小说: 皇明圣孙 我端坐于诡异王座上俯视众生 萧风吹过,野火撩原 兽世:兔子点亮了种族天赋 星铁:少年游 斗罗:恶女缺德又邪门,不服就干 我继承了舅舅的五万件快递 宿敌 修仙:远离多灾多难的男女主 国运加成:满级萌新觉醒后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