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纹样的红灯笼,有浅醉带姑娘们绣的,也有各州府书坊送的,风一吹轻轻晃,把青石板照得通红;
戏台旁木架上,阿福摆了排迷你模型。
泉州渔船、西疆毡帐、北徐码头,都是按十二国特色做的。
每个模型旁插着小旗子,写着“贺时民安百日”,是他熬三夜赶制的。
吴婶站在灶房门口,捧着件五彩斑斓的百家衣,布料零碎却拼得整齐。
浅蓝是泉州渔民送的棉,米白是西疆皮毛边角,浅褐是北徐渔布,还有几块绣花纹的,是滇国工匠用藤编布改的。
她用红线缝最后几针,额角渗着汗。
“这百家衣得缝结实些,裹着百家心意,民安穿了定能平平安安长大。”
“吴婶,客人们快到啦!”
吴婶举起百家衣笑:“来了!”
院外突然传来清脆铜铃声。
苏木穿兽皮坎肩,捧着嵌绿松石的银锁,身后伙计扛着布包,里面是巴图托带的草原奶糖。
“吴婶!时老板!我来晚啦!”
苏木大步进来,把银锁递到阿福手里。
“这是巴图首领送的草原平安锁,用最好的银,绿松石能驱邪。”
“首领说愿小娃娃像草原的草一样坚韧,以后护民生,就像时先生一样。”
阿福接过平安锁,指尖触到冰凉银面,绿松石泛浅绿光:
“替我谢谢巴图首领,这锁真精致,民安定会好好戴。”
苏木又把布包给吴婶:“这是草原奶糖,给院里娃娃们吃。”
“首领还说,明年春天奶酒酿好,再给民安送两坛,让娃尝尝草原味道。”
苏木的目光被戏台旁的模型吸引,凑过去问:
“这是北徐的码头模型?我上次去北徐见的就是这样!”
阿福笑着点头:“是呀!等民安长大,我教他做模型,带他去泉州看渔船、北徐看码头……”
苏木直点头,说要把这话带给巴图,让草原孩子也学做模型,跟南齐的娃交朋友。
刚说完,北徐的连舟参赞带着随从走进来。
他笑着道:“时先生,恭喜民安百日!”
“这是我们北徐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