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若不争,后位就要被静妃那庶女抢去,曦儿的储位更是没指望!”
“娘娘,书房请。”
管家不敢再多说,引着她往西侧书房走。
廊下腊梅开得正盛,冷香混着沉水香漫过来,却没让玉贵妃的火气降半分。
她想起柳儒绪回报,说时念设了“鸣谢栏”,把英国公府的捐赠写在侧面,根本没人注意,心里的憋屈更甚。
这哪里是鸣谢,分明是敷衍!
书房的门虚掩着,英国公坐在木案后,手里捏着卷《西游记》看得正津津有味。
见玉贵妃进来,他也没起身,只指了指对面锦凳:“坐吧。”
旋即对管家道,“你先退下,我有话同娘娘说。”
玉贵妃愣了愣,见父亲神色依旧温和,与往日并无差别,这才气呼呼坐下。
刚一落座,她就忍不住抱怨:
“父亲您怎么回事?”
“静妃还在拉拢寒门官员,那些人虽没应,可架不住她日日送好处。”
“咱们若退了,文盛之会一过,陛下眼里就只剩怡红院和静妃,哪还有我和曦儿的位置?”
英国公没接话,只是让管家在门口候着不许任何人来打扰。
吩咐完,他这才将一份名册推到玉贵妃面前。
那是本薄薄的名单,上面记录着当初于烈和前太子一党的名单。
而每个名字旁都注着的罪名。
正是皇后和太子倒台后,朝廷清算太子党羽的记录。
“你先看看这个。”
英国公的声音很平静:“于国公当年权倾朝野,太子都要让他三分,结果呢?”
“就因为结党争权,被陛下定了谋逆罪,重则掉脑袋,轻则流放入贱籍,永世不解。”
“那梁上君是户部侍郎,不过帮着唐明压了几天木料,就被革职查办。”
“这些人,哪个不是世家出身?哪个不是觉得自己根基稳?”
“可在陛下眼里,结党就是谋逆,没有例外。”
玉贵妃的目光落在“于国公”三个字上,微微抿唇。
她自然记得,于国公倒台时,整个盛京的世家都慌了神,英国公府也是那时候开始初露锋芒。
可她看着后位空悬、太子倒台,就忍不住想争。
她也是国公府的女儿,曦儿同样是皇子,凭什么要让给静妃那样的庶女?
“可女儿并没结党!”
她反驳道,声音却没了之前的底气:
“我只是想让曦儿在文盛之会露个脸,让英国公府的名字被使臣记住,这怎么就成了结党?”
“没结党?”
英国公觉得十分好笑,反问她:
“你让柳儒绪去顺天府做那事儿,是为了什么你自己心里不清楚?”
“让曦儿去陪关家小姐,又是为了什么?那关家小姐真的喜欢曦儿吗?我不信你瞧不出来。”
“以前或许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