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忽然指向最里面的桌子,时念望过去,竟是王思哲!
王思哲也瞧见他们,放下账本迎过来,腼腆地笑:
“念姐,昌阿公,你们来了!”
“我去年中举后,就申请来交易署做事……”
本来是想着留在盛京的交易署,后来因为泉州缺人,便跟了过来。
因为他也想要瞧瞧,他生命里的那束光,最初出现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模样。
时念笑着点了点头,想起当年他当年的模样。
如今……
竟也成了守护公平的署员。
时念的眼中满是欣慰:
“做得好,渔民们有你帮忙,我们也更放心了。”
正说着,头发花白的李伯捧着十斤鲳鱼过来,王思哲麻利称重算钱,递过去一百文。
“李伯,您点点,十斤鲳鱼,一百文。”
李伯接过钱,笑得眼角皱成褶:“不用点!有你在,错不了!”
他对时念感慨:“我这老骨头,终于能靠捕鱼给孙子买糖吃了!”
交易署里笑声此起彼伏,渔民们有的商量买蒙学班笔墨,有的说添新衣裳,曾被压得抬不起头的模样,早已被舒展取代。
昌阿公拄着拐杖转了一圈,看着账本上的记录、渔民手里的铜钱,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
“好,好啊,这样才像泉州湾该有的样子。”
离开交易署,众人往蒙学班走。
蒙学班设在苏家旧宅旁的小院,是陈立威特意修缮的。
院里种着桂树,和盛京怡红院的遥相呼应。
刚到门口,就听见清亮的读书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推开门,十几个孩子坐在青石桌前,握着木笔跟着老秀才念书。
老秀才停下课,笑着介绍:
“这些都是渔民的孩子,以前没钱上学,现在蒙学班免费还有先生教,都是托了时老板和交易署的福。”
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陈阿牛的儿子陈铁蛋举着纸跑到时念面前:
“小小姐,您看我写的字!”
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公平”“正直”,墨汁还没干。
“铁蛋写得真好!”
时念蹲下摸他的头,“以后想当帮百姓做事的官吗?”
铁蛋用力点头:“想!老夫子说,时爷爷就是帮百姓的好官,我也要像他一样!”
老秀才引着众人往院角走,那里设了“时舟纪念角”。
墙上挂着时舟当年“走私揭发信”的抄本,旁边摆着旧毛笔。
还有几幅孩子们画的“时爷爷保护渔民”的画,稚嫩笔触里满是崇敬。
“老夫每天给孩子们讲时主簿的事,”
老秀才指着揭发信:
“老夫也想让他们知道,做人要正直,要敢为百姓说话,哪怕难,也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