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辰时的阳光刚漫过户部的朱漆大门,张珂源就攥着圣旨抄件站在廊下。
这是昨日熬夜整理的“文盛之会预算明细”,小到模型木料的单价,大到典籍复印的运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就怕户部挑出毛病。
可等见到户部侍郎梁上君时,他才知道,有些人想刁难,根本不需要理由。
梁上君穿着绯色官袍,坐在太师椅上,指尖漫不经心地拨弄着茶盏。
目光扫过预算明细时,嘴角勾起抹讥讽。
“张珂源,不是本官不给你面子,实在是国库空虚。”
“地方赈灾、河道修缮刚耗了一大笔,文盛之会的款项,如今户部只能给一半。”
张珂源心里一紧,连忙递上圣旨抄件:
“周大人,圣旨明说怡红院可调动户部银两,您只给一半,这怕是不合规矩!”
“文盛之会关乎南齐脸面,要是因为款项不够误了筹备……”
“规矩?”
梁上君猛地放下茶盏,茶汤溅在官袍上也不在意。
“本部堂说的就是规矩!国库的银子,岂能凭你一个戏园的会计说动?”
他顿了顿,又抛出个难题:
“要想拿全款也成,每笔支出都得提交三重审批。”
“经办人签字、顺天府盖章、户部核验,少一样都不行。”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张珂源心上。
三重审批至少要耗半个月,文盛之会筹备只剩二十天,根本来不及。
他看着梁上君眼底的阴鸷,忽然想起时念之前的叮嘱。
“户部多是世家旧部,要防着他们刁难”。
此刻才明白,这哪是“国库空虚”,分明是故意拖垮文盛之会的筹备。
这是铁了心要怡红院在文盛之会上摔下去。
张珂源攥着预算明细往回走,脚步沉得像灌了铅。
路过西街时,见怡红院的伙计正往书坊搬木料,阿福还在跟木匠讨价还价,心里更急。
模型制作、典籍复印都等着用钱,少一半款项,这些事都得停摆。
“念姐,梁上君只给一半钱,还说要三重审批!”
张珂源进书房时,时念正在核对文化册的泉州部分。
他把户部的刁难一五一十说完,语气里满是焦虑。
“这明摆着是不想让咱们办成文盛之会!”
时念放下笔,指尖在案上轻轻敲着,目光落在窗外。
吴婶正领着几个百姓往院里走,手里拎着刚蒸好的芝麻饼,是给筹备的伙计们送点心的。
她忽然笑了:
“急什么?他要刁难,咱们就找能治他的人,他不给银子,咱们就找愿意帮咱们的人。”
她转头对张珂源道:
“你现在去顺天府,把这份文盛之会民生价值报告交给陈府尹,里面写清楚文盛之会展示的民生成果。”
能让百姓更认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