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转变,如同水流改道,势不可挡,引发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即春秋战国时期的乱局。”
“与此同时,生产技艺也在不断革新,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像原本贫瘠的土地,突然变得肥沃起来。”
他见冀玄羽听得入神,便继续说道:
“在那个时代,土地,就如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变得至关重要。诸侯们为了扩张势力,获取更多资源,纷纷发动战争,争夺土地,掠夺人口,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实力,获取更多的粮食。”
“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原本作为西周统治基础的井田制度,就像一座年久失修的堤坝,再也无法抵挡汹涌的洪流,逐渐走向崩溃。周天子的统治,也因此变得有名无实。各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开始寻求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
“譬如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以土地的实际产量作为征收赋税的标准,这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否定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观念,而是将土地,视为了可以私有的财产。”
“秦国自此,便走上了一条以‘耕战’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不断积蓄力量,最终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尤澜说到这里,微微一顿,
“秦国一统天下,为何不再沿用西周的分封制?而是设立郡县,构建了以宰相及重臣为主导的朝廷体系?”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冀玄羽自己思考。
这可比一股脑地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冀玄羽果然陷入了沉思。
她微微蹙眉,脑海中飞快地闪过尤澜之前所讲的内容。
土地、耕种、农民、战争、分封、郡县……
这些原本看似毫不相关的概念,在尤澜的讲述中,被一条无形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是‘人’!”
冀玄羽忽然眼前一亮。
并非突然开悟。
尤澜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已经重点强调了“人”的重要性。
她恍然大悟般说道:“耕种方式的改变,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他们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庸,而是变成了国家的重要资源!”
“而掌握了这些‘人’,就等于掌握了国家的命脉!大秦以耕战立国,自然要将这些‘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分封给各地的诸侯!”
“项羽空有霸王之勇,却逆势而行,试图恢复分封制,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冀玄羽越说越是兴奋,只觉的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经济基础如何决定上层建筑。
至少在王朝更迭这个层面,已经彻底明白了。
但她还不能确定这就是师父口中的“伐龙诀”。
因为“伐龙诀”不仅包含“时势”,还包含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气运”。
而尤澜目前所讲的,仅仅是如何利用“时势”,如何造势,如何顺势而为。
还没能涉及“气运”!
可即便如此,冀玄羽心中也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甚至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想法:
尤澜,莫非真是那超脱于凡尘之上的仙人,能够洞察古今,预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