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讽刺的是,二十年后,“独行者”
组织的领还是进入了伊甸,进入了神界,甚至在神界混出了“七贤者”
的偌大名头。
本来是现实世界中抵触进入虚拟世界的一个民间组织,却集体进入了虚拟世界,原因无他,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为了继续反对虚拟世界毒害人类精神。
因为,这批人的寿元将尽!
不得不将自身的灵魂上传到虚拟的伊甸世界也就是神界之中,以继续战斗!
一生反对伊甸计划的斗士,却最终依靠伊甸计划延续生命。
提到这种情况,又不得不解释神界中的一种特殊“神”
,死灵。
伊甸计划最初只是为了打造活人的精神乐园,但随着记忆和逻辑上传技术的进步,人们实现了将灵魂直接上传网络。
这部分灵魂和活人不同,他们的物质身体已经死亡,但意识灵魂却依赖神界得以延续,甚至因为摆脱了肉身的束缚,他们的精神意志在神界更加强大,至少他们不用受限制于“下线”
这种事。
活人玩家一旦“下线”
可是动辄在神界消失数十上百年的!
许扶摇在终端也读取到关于死灵的信息,甚至知道当初在占奈天园被召唤的所谓“邪神”
其实就是一位死灵,所以听闻悟寂的介绍也不算讶异。
只是多少感慨那些反伊甸斗士最终成为伊甸一部分,有些讽刺罢了。
然而更令许扶摇感觉讽刺的还在后头,独行者组织的七贤者在神界也面临从三界进入神界,然后打怪升级转职的处境。
鉴于其组织名称带有“行者”
两个字,顺理成章地一致选择了“行者”
职业。
经过数十年对行者职业的浸染修改,这一职业已经成为独行者组织在神界的大本营,甚至连职业特性和技能都被重新定义。
直到神界纪元一千年前,七贤者和那个年代集中进入的死灵集体开始长眠。
之后的独行者派系直接因为理念不和问题陷入了大分裂,也相应诞生了行者职业的多个分支。
比如眼前在鸿鸾城的这一支,被称作“苦修派”
,他们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神界的无限时间修行自身精神,让自己的精神驾驭欲望而非被欲望所奴役。
但这一支却并不反对人类进入伊甸世界,相反还认为神界时人类打磨精神和锻炼意志的磨刀石,而且他们一致认为人应当接受命运的安排坦然面对死亡,不屑于将残留的意识上传入神界,所以这一支行者里没有一位死灵,全部是活人。
他们的理论支撑既继承于独行者组织,又悖离了独行者组织反对甚至试图毁灭伊甸计划的宗旨,更是对七贤者为了延续生命将意识上传的行为表示不屑和反感。
介绍完行者职业的历史渊源,悟寂终于转向正题,安排了许扶摇的转职任务。
持不捉金钱戒,访行者十部。
所谓不捉金钱戒,宅男写手许扶摇是多少知道一点的。
在原点世界,佛教就有这个说法,大意是苦修僧人不得接受金钱布施。
但悟寂这里的不捉金钱戒的要求又有不同,要求在转职任务期间,不得使用任何智能终端,也不能持有和使用神界的货币--神石。
是的,神界也有货币,而且命名估值方式都简单粗暴地抄袭了一些古代仙侠网文的设定。
最小的单位就叫神石,没有前缀后缀,但也被约定成俗地理解为下品或凡品神石。
之上按品级升序分为中品神石,上品神石,极品神石,绝品神石。
每一个品级的神石相当于十枚下一品级神石。
好比神石是一元钱的话,那么中品神石就是十块钱,绝品神石就是一万块。
许扶摇手中就有三块中品神石,自从他初入神界注册了身份信息后,每天都会在圣堂里自动凝结出一块中品神石,就好像原点世界的民工日结的工资。
许扶摇曾好奇地观察和研究过神石,他所拥有的三块中品神石都是小拇指盖大小的晶体,切割为一百多个复杂的刻面,散出莹莹的翠绿光芒。
小白介绍说其他四种神石形制相若,无非是切割形状不同和色彩不同罢了。
最普通最低等的神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中品神石是翠绿色,上品神石是无色透明的,极品神石则是火焰一般的大红色,绝品神石则是仿佛能吸收所有光芒的玄黑色。
在甫一接触神石的瞬间,许扶摇就立即明白了为什么刚刚降临的真人长期滞留三界动辄杀人汲取元气,而从来没有听闻神人有在三界杀人的记载。
因为这神石本身就是纯净而浓郁的灵气构成,如果说以前圣堂的归墟和如今神界遍地可见的元气已经浓郁地仿佛滴出水来的话,这块中品神石就是将元气之液压缩千万倍凝成固体实质了。
仅仅是握在手里,那悄然散逸的微不足道的部分元气,就比许扶摇圣堂里归墟的光瀑还要浓郁。
一个刚刚降临的真人,远远接触这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