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觉得他的手段酷烈,也要先试着去理解他为何要这么做。”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却如洪钟大吕,敲在朱标心上!
“但!我可以告诉你帝王权术最核心的精髓,便是——”
“制衡之道!”
“制衡?”朱标喃喃重复,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不错!”
“便是制衡!”
“朝堂之上,绝不可让一方独大!”
“需使各方势力相互牵制,帝王方能稳坐钓鱼台,居中调控。”
“便拿你父皇来说,”
他举例剖析,如同将一盘复杂的棋局缓缓展开。
“淮西勋贵集团,骄兵悍将,尾大不掉,如何制衡?”
“便扶植浙东集团的刘伯温、宋濂等人,以清流制衡勋贵,以文臣制衡武将。”
“可一旦刘伯温声望过高,清流之势渐起,你父皇又会借故敲打,甚至默许淮西勋贵对其打压,使其不致失控。”
“此便是一手制造平衡,又一手破坏平衡,始终将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朱标听得目眩神迷!
以往许多看不明白的朝堂风波,此刻在叶凡的剖析下,竟变得清晰起来!
背后那根无形的线,原来始终握在父皇手中!
他下意识地接道:“如此说来……”
“老师先前所言,我登基之后,大明之弊便在那些骄兵悍将,盘根错节的勋贵戚畹。”
“若想大明根基稳固,并非要一味怀柔,亦非要全然效仿父皇那般…那般酷烈。”
“而是需运用此制衡之术,使其相互牵制,无人可威胁皇权?!”
他越说眼睛越亮:“若…若制衡不住,或其弊已深,非雷霆手段则不能清除…那便……”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但眼中已闪过一丝决然!
叶凡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些许欣慰之色:“孺子可教也!”
“殿下能想到此节,已属难得。”
然而,朱标脸上的光彩只持续了一瞬,便又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苦涩和坦诚!
“可是老师…道理学生似乎明白了些许,可…可若真让学生去做…去权衡那杀伐决断…去行那制衡之术……”
“学生…学生只怕仍是…力有不逮,下不去手。”
他对自己优柔仁弱的性子,再清楚不过。
叶凡看着他,并不意外,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
“无妨。”
“有些事,有些关,看似艰难,看似跨不过去。”
“但只要你…踏出了那第一步,心境自然不同,许多原本看不开的,也就看开了。”
“等你真正迈出那一步,你就会发现,这世上许多事,并非只有黑与白。”
“而你……也远比你想象中,更有力量!”
那“一步”指的是什么,两人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