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带回来了两个客人。
两只个头更大些,但羽毛颜色稍微有些暗淡的同类。
林安芝退到了一边,好奇地看着这四只燕子的动作。
带路的小两口在它们打算安家但一直安家失败的屋檐前盘旋了几圈,然后落到了屋檐下的横梁上。
两只大燕子围着林家宅院整个观察一圈,最后也落停在小两口旁边。
接着就是一阵“叽叽喳喳”
的交流。
林安芝一把瓜子还没嗑完,两只大燕子率先离开,而两只小燕子就停在了横梁上,开始悠哉地梳理自己身上的羽毛。
林安芝一开始还有些看不懂这四只燕子到底在自家商量了什么大事,直到两只大燕子去而复返。
两只大燕子,一只鸟嘴里叼着秸秆,另一只鸟嘴里叼着湿润的泥土。
两鸟目标明确,直接飞到屋檐下就开始把鸟喙里的秸秆和泥土往墙上抹。
然后,没有一丝停留地又飞了出去。
半个小时过去。
林安芝就这样看两只大燕子来来往往重复着这个步骤已经四五次,而两只小燕子依旧没事人一样在旁悠哉梳理羽毛。
看着小两口梳理完羽毛又亲昵地靠在了一起,林安芝瓜子都不嗑了,内心直呼好家伙。
这是啃老吧?
这妥妥的啃老吧??!
亏她还以为这小两口是被家里三只大猫吓到才跑没影,搞半天人家是去搬救兵了……
关键把爹娘找回来干活就算了,这俩还连搭把手都不搭?
就这么光看着??
这简直…鸟命真好!
因为小两口摇来了家里长辈帮忙搭窝,林大平连夜编的小竹筐没能派上用场。
但看到燕子又回来,林大平和谢秀兰都十分高兴。
两只为儿女操碎心的大燕子更是每天睁眼就是干,最后只用了三天多时间就给小两口搭了个结结实实的“t”
字型鸟窝,乐的小两口当晚就住进了新家。
就是两只大燕子离开时,对着两只小两口狠啄了好几下,嘴里也叽叽喳喳一直叫个不停。
当时就在现场的林安芝听不懂鸟语,但看两只大燕子呼扇着翅膀尖,嗓子都快吼劈叉的样子,感觉应该是骂的挺脏。
已经成家还有爹妈帮衬生活的小两口虽然盖房子不行,但其他方面倒是很有效率。
小两口住进新房的第二天,林安芝就感知到鸟窝里就多出了五颗模糊的生命光点。
燕子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候鸟动物。
它们通常在三月至四月从南方的越冬地返回北方繁殖地。
而要到差不多五月六月,才是燕子们的繁殖高峰期。
林安芝也是问过林山根才知道,自家的这对燕子夫妻还算是最早一批从南方回来的先锋队。
三月份的天气还不够暖和,那些在南方过冬的燕子们大多数都还没出。
此时,村里面好多人家去年的燕巢里都还是空的。
林安芝虽然不懂自家这对燕子夫妻为什么要赶最早的这趟早班机返航,但也算是明白了这小两口为什么搭坏了三个鸟窝后才找到帮手救场。
要不是回来太早实在找不到鸟帮忙,林安芝怀疑家里这小两口都能高效率地直接不劳而获。
林安芝家里喜迎可爱新生命的第二天。
村里另一户人家也迎来了一对早归的燕子夫妻。
这户人家是村里的杨顺子。
杨顺子家之前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老弱病残户。
腿残站不起来的杨顺子,偷鸡摸狗最后吃了花生米的杨麻子,瞎眼的老娘,唯一的健全人是个五六岁的半大孩子。
杨顺子家里一直这么穷困潦倒地过了很多年,从来没有燕子选择在这个家里筑巢。
杨顺子对此也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
毕竟他的日子就是这么一直不顺,代表着“福气”
的燕子不来他们家也再正常不过。
再说,有些人家家里就算有燕子来筑巢,日子不也照样过的苦哈哈。
所以,这种事情也不用太相信。
自暴自弃的杨顺子曾经觉得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在自己家看到燕子。
但,直到今年。
房子还是那个有些年头的破旧土坯房。
但一对燕子停在了他家刚修整过的房檐下。
因为在扫盲班的学习格外努力,十次里八次都能拔得头筹,杨顺子现在不仅是村里广播站的能领公分的兼职广播员,还在林安芝的“赐福”
下已经能拄着拐杖简单行走。
虽然还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挣更多的工分,但杨顺子的精神面貌早已不同于往日。
那是让杨顺子无数次回忆起来都觉得万分振奋的一天。
那天。
杨顺子早早就拄着拐杖背着一个板凳下了地。
之前因为自卑,杨顺子很少出门,一直窝在家里靠搓些麻绳编些草筐勉强过活。
但自从在扫盲班崭露头角,获得老师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