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火树银花,人声鼎沸,一派上元佳节的热闹景象。三丫提前几日便悄悄示意小桃,将远在青山书院读书的柳源接来,安排在谢府暂住。用意自然是要给晨熙和柳源多些相处的机会。
到了上元节当晚,三丫便笑着催促孩子们:“晨熙,柳源难得从书院来边境一趟,你们姐弟几个一块儿出去赏灯吧,城里热闹着呢。” 母亲开了口,晨熙脸颊微红,低声应下。心里却暗自思忖:若是四人一起赏灯,她和两个弟弟就得买三盏灯,这笔开销对家境清寒的柳源来说会不会太沉重?她到时候该如何应对才不伤他自尊?
柳源换上了小桃特意为他准备的一身干净得体的细布新衣。邱妈妈的好手艺,衬得他身形挺拔,眉目清朗,那份沉静的书卷气在灯火映衬下更显温润。到了三丫家,向怀庆和三丫恭敬见礼后,三丫含笑催促:“快去吧,别误了看灯的好时辰。”
晨熙“嗯”了一声,带着丫鬟绿双,与柳源、云谨、云湛一同出门赏灯。
灯市里各色花灯流光溢彩,猜灯谜的摊子前更是热闹。云湛年纪小,看什么都新鲜,兴奋地拉着哥哥云谨挑选花灯。晨熙跟在后面,目光不时悄悄落在柳源身上。柳源步履从容,偶尔与云谨低声讨论着灯谜的解法,声音温和沉静。
云湛看中了一个精巧的小马花灯,柳源上前一步,自然地掏出铜钱付了账,花了六百文。又走过两个摊子,柳源猜中了一个颇有难度的灯谜,摊主笑着将一盏做工精致的梅花灯递给他。柳源转身,将灯递给晨熙:“二小姐,这盏灯送你。” 晨熙接过灯,入手轻盈,梅花瓣瓣分明,透着暖黄的光,心中甚是喜欢,同时也暗暗松了口气——这盏灯若买下,价格定然不菲,柳源这下省下钱了。云谨极有眼色,立刻拉着弟弟云湛道:“走,我领你去前面看灯!” 说着便带云湛挤进了另一处人群。
见身边只剩下柳源,晨熙略感羞涩。柳源走在她身侧,不着痕迹地用身体隔开拥挤的人流,小心护着她。借着周遭的喧闹,晨熙轻声问道:“柳源哥,听云谨说,你的房子去年入冬前就修好了?家里都收拾妥当了吧?”
柳源温声回答:“嗯,修好了,五间正房。只是……是泥土房,简陋得很,不知到时候二小姐可住得惯?”
晨熙听他语气坦诚,并无自卑,心中也没有嫌弃,红着脸低声道:“房子修好了就好。你……你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了。”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柳源侧目看向她羞红的脸颊,眼神微暖。
不知不觉走完了一条长长的灯街,柳源在一处热气腾腾的小摊前停下脚步。摊主是两位衣着干净、笑容朴实的中年妇人,见有客来,热情招呼:“两位想吃什么口味的元宵?桂花、芝麻、花生都有!”
“二小姐,走了许久,可饿了?这里的元宵看着不错,要不要尝尝?” 柳源侧身询问晨熙。
晨熙看着这简陋的露天摊子,几张矮桌条凳,坐着的多是普通百姓。她习惯了大户人家的体面,下意识地就想婉拒:“这……要不换家酒楼?今儿上元节,好些酒楼里也有元宵,我请你……”
柳源看着她,眼神平静坦然,没有丝毫局促或自卑,只是认真而温和地道:“二小姐,看这两位大娘手脚麻利,摊子也收拾得清爽,想必味道不差。我们既已出来赏灯,体验一番这市井烟火气,也是难得的乐趣。况且,”他顿了顿,声音依旧温和却带着坚持,“我的家境二小姐是知道的。日后……二小姐或许也要学着适应一些。不如尝尝看?若真不合口味,我们再换地方也不迟。”
晨熙被他这番合情合理的话堵住了。看着他坦然的目光,想起母亲平日的开导、弟弟的肯定,以及这门已定的亲事。她咬了咬唇,轻声道:“……好吧,那就尝尝。” 语气虽还带着点勉强,但终究顺从地答应了留下来。
柳源眼中掠过一丝笑意,细心地替她拉开凳子,又用自己的帕子仔细擦拭了一遍凳面,才请她坐下。转头对妇人道:“大娘,劳烦三碗桂花元宵。”
滚烫的元宵很快端上桌,白胖圆润,漂浮在清亮的糖水中,点缀着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