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铺的一层层干稻草,小声问:“大小姐,铺别的草不成么?”
婉宁想了想道:“别的草也成吧,只是最好不要带草种子。”她瞟见老农盯着干稻草一脸惋惜,“老伯,可是需要我家干稻草?”
老农不好意思道:“这干稻草拿来盖房顶才好呢,多齐整。听说南地就用这个。”
白月湾老村的婶子一听不乐意了,啥玩意儿?外村的跑来要干稻草?她们老村人也想要啊!当场替婉宁做主:“这干稻草冬天要喂牛的!”
婉宁对外村老伯笑道:“老伯是河对面的吧?这样,以后我沤肥用新鲜野草。这干稻草,你们村的人找牛车骡车来拉。趁着大雨季没来,地里庄稼也种上了,先给你们村的人用,把房顶换了。”
老农惊讶地望着婉宁:“大小姐,我们农家屋子多,换完房顶得使不少稻草呢!”
婉宁笑道:“知道你们用得多,所以先给你们。多拉些,铺厚点,多管几年。”
老农们听后,都期盼地望向老夫人——这种大事,还得大人点头。
水生娘一听孙女已答应,只能勉强笑道:“我孙女答应了,算数,你们来拉就是。”
河对岸的老农惊喜道:“我们村七十多户人家都能来拉么?”
婉宁笑道:“能。不过老伯叫上里正来,每户分得一样多,免得争抢。”干稻草垛子就在村边,围着大树打的一排排草垛子。
老伯高兴道:“大小姐,等我们换了房顶,帮你割青草来堆在你这池塘里沤肥!”
河对岸的几个农人忙回去叫里正来分干稻草。
等他们走后,婉宁笑眯眯对刚才有意见的老村王婶婶道:“王婶婶,我想着换房顶是大事。反正小半年就能收新稻草,到时候把新稻草分给我们老村人。”
王婶婶听了,脸色才缓和不少,笑道:“还是婉宁想得周到,那就等新稻草下来再分给我们。”
狗蛋家是青砖瓦房,但他祖父是里正,自然也希望婉宁把稻草给老村人。听到婉宁答应给新稻草,便对大家道:“婉宁是我们白月湾的人,有好事自然先想到本村。不用你们说,婉宁也知道。”
婉宁笑道:“王叔说的是,我们的地不都是老村人帮着才能抢着季节种下去。”
过了几天,河对岸的村民赶着牛车、骡车来拉干稻草。每辆车来的时候都堆了满满一车青草,卸在池塘边。婉宁安排人把青草倒进池塘继续沤肥。
今年因为用了拉绳子的法子,插秧快了不少。但种得晚,一直忙到五月底,婉宁的秧苗才全插下去。她自己也和祖母下田,插了好几天,插了一亩地。
等婉宁地里忙完,六月稻田抽出两片新叶时,景宇坐着马车,另带了两车东西来到白月湾看望即将生产的敏月。敏月扶着肚子,一脸欣喜地望着景宇。夫君来了,心里才有了主心骨。景宇安抚好敏月,私下对小桃道:“小桃姐,你的人参在江南卖了两万多两银子,听说价格快翻番了。山货卖给博州商人得了七百多两。都换成了细棉布和药材。只是……王爷把药材和棉布留了八成,剩下的两成让我给你带了来。”
小桃点点头。她这里棉布和药材暂时够用就行。
景宇把棉布药材交给小桃后,带了仆人回家收拾自家青砖大院,准备接敏月回自己家去待产。
景宇回白月湾才五六天,周叔的一个随从策马狂奔,马蹄扬起漫天尘土,脸上满是焦急与惶恐,一路朝着白月湾疾驰而来。
随从一到白月湾,直奔郡守大人家,翻身下马,顾不上整理凌乱的衣衫,跌跌撞撞冲进厅堂。
他顾不得喘息,上气不接下气地道:“郡守夫人!大爷!十万火急!朝廷十万大军正朝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