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黄书郎的专访是由几家报社联合进行的。
由着名的大西洋月刊,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社等等十七家新闻媒体参与。
说是专访更像是新闻布会。
原本是想只安排华尔街日报跟纽约时报进行两次专访的提议也被众多媒体人否定了。
于是史上最具争议的17家新闻专访变成了大街小巷的最新议论话题。
所有美国民众都期待着这些专访的内容。
也因此,十七家报社杂志的销量也在随着新闻热点的持续酵而走高。
因为有十七家报社杂志社进行专访。
黄书郎创造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每家报社杂志社只能派出一名记者进行采访。
而且只能问三个问题。
并且他每回答完一次采访,就会将这次采访时记者提出的问题对其他媒体记者们公布,以免重复询问。
对于黄书郎的创举各家报社杂志社也都欣然接受了。
毕竟谁都想做独家?但是在没有办法形成独家采访时,这种办法也是很有建设性的。
就是这样的话对记者的应变能力是个考验。
如果记者综合素质不行很有可能就会在这次创世纪的新闻专访中沦为业界笑柄。
于是各家报社杂志社都将手里实力最强的记者派出来了。
这里可是一点水分都没有。
所有的参与者都希望借着这次专访让自己的声望以及自己所在报纸杂志在业界的地位以及销量更上一层楼。
类似于记者布会的个人专访在三天后的市政厅会议室里如期举行。
黄书郎在会议室门边摆上了一个黑板。
每当一个记者进去询问完毕之后,会议室里的工作人员就会出来将记者提问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这样剩余的记者们就会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上一位的采访内容。
也便于在心里盘算调整各自的问题以免重复询问。
十七家记者每个记者三个问题这就是51个问题。
而且来采访的记者都是业界资深记者。
问题问的全都是一些大众关心的或者是他关心的各种刁钻问题。
从上午九点开始,直到晚上五点结束。
黄书郎期间只休息了半个小时。
就这半个小时还包括了他上厕所吃饭的全部时间。
直到晚上五点,最后一名记者凯瑟琳最后一个问题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后,黄书郎才彻底结束了一天的专访。
被一同累的半死的还有叶焯山跟两名市府派来的华裔翻译。
三个翻译可以连轴转但是黄书郎不行。
他必须独自接受所有记者的专访。
对于记者们的提问做出最合理最满意的答复。
这一点可是很烧脑的。
开完专访会的黄书郎在叶焯山的搀扶下离开了会议室。
在厕所里彻底放飞了自我的黄书郎在纽约警察局大批警察的重重保护下离开了市政厅大楼。
就在同一天里,华府白宫也在早上九点召开了新闻布会。
总统胡佛就新闻媒体朋友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做了解答。
整场演讲充分体现了胡佛总统的个人魅力。
慷慨激昂的演讲将整个新闻布会的气氛调动了起来。
临近讲话尾声,胡佛总统用了一句话总结了全部演讲内容。
"自由与民主是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基础。
如果没有了自由与民主,那美利坚合众国存在的意义何在?在这里我只对全体美国人民说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
自由与民主永远属于美国!
"
胡佛总统的演讲掀起新闻布会的高潮。
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所有与会人员看向这位刚刚履新总统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
那里面充满了敬佩与崇拜。
这一次成功的演讲将总统的个人声望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演讲之后,胡佛总统接受了到会各家媒体的提问。
并对所提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所有与会记者对此次新闻布会感到十分满意。
临近尾声,胡佛总统隆重将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给所有的新闻媒体的朋友。
并高调的任命这名名叫乔治,爱德华,阿克森的白宫官员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白宫新闻言人。
以后由他专门代替总统向各媒体言。
这种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让所有与会的记者们眼前一亮。
看来新总统对媒体的关注度还不是一般高啊。
第二天全美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美国新任总统的演讲内容。
所有评论对总统的言都是大唱赞歌。
所有美利坚民众对新总统的履新抱有强烈的期待。
希望新总统能抓住机遇将美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自由。
对黄书郎进行专访的十七家全美报纸杂志社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