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书郎看到美国西海岸的时候眼泪都下来了。
这趟旅行让他死的心都有了。
四十多天的海上行程让他无比怀念后世的飞机,这可遭了老罪了。
要知道去一趟美国需要遭这么大的罪打死他都不会来的。
两颊无肉面色苍白两股站立瑟瑟抖就是如今黄书郎的真实表现。
脚这回是终于踩上地了。
这真实的感觉真好。
他希望将这种感觉永远记在心里。
这年头坐个船怎么跟逃难一样啊?这还是坐的头等舱他都不敢想象坐三四等舱的那些旅客是怎么熬过来的。
太残暴了!
看着面前迎接自己的队伍,黄书郎有些迷茫。
美国不认识这么多人啊?这些人都是从哪整过来的?看欢迎横幅是迎接自己的,没错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穿越过后的自带的王霸之气?别想好事了?要是有黄书郎宁肯用在刚穿越那会了!
那时候可是真惨啊!
正当黄书郎心生疑惑之时,迎接人群已经看到了黄书郎本人,他们冲了过来。
“黄先生我是旅美同学会的代表!
我代表全体旅美同学会欢迎黄先生访美。”
“您好黄先生,我是旅美同乡联谊会的代表。”
“您好黄先生我是北美华人自助总会的代表欢迎你来美国。”
一时间黄书郎不停的跟前来迎接自己的各方代表握着手接着各式各样的名片。
这一切太玄幻了?我怎么一下子就成名人了?啥时候出的名啊?哪件事出的名啊?自己这段时间可没干啥好事啊?要是之前的那些事爆出来了自己真的就的茫命天涯了。
正当黄书郎胡思乱想之际,一个含糖量相当高的女声传进了他的耳朵。
“大家静一静,还是请黄先生对在横滨港痛击日寇的壮举谈谈想法吧?”
听完这话,黄书郎也看到了说话的女孩。
长的挺漂亮的能打八十分。
不过这时候不是看漂不漂亮的问题了。
所有人都安静的聆听着这位黄先生接下来的慷慨激昂的演讲。
这时候黄书郎知道不能长篇大论。
因为说多了自己怕是走不出码头了。
迎接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光是身边的各位代表就已经十多人了。
黄书郎环视了一周,缓缓开口说道。
“国家孱弱,屡遭外侮。
黄某不才仅仅因为做了些许小事净引得今日众人之厚爱,书郎惭愧至极啊!
想我堂堂华夏儿郎漂洋过海来到这异国他乡不是来谋生就是为求学报国而来,在此我愿与吾辈携手自强不息团结一致为中华未来崛起而努力。
谢谢大家了!”
说完黄书郎对欢迎人群深鞠一躬。
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黄书郎一边道谢一边挤出了人群。
他谢绝了所有的欢迎宴请之类的要求。
他现在需要的是找个落脚之地。
黄书郎跟代表团其他人员在船上就做了简短的告别两支队伍下船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黄书郎直到上了出租车才放心起来了。
这迎接场面也太吓人了。
横滨的事怎么传的这么快?感觉这些人全都认识自己啊?媒体介入了?这时候是突的也没找过媒体啊?百思不得其解的黄书郎压根没想到当时现场有一名英国记者,手里正好有刚装完胶卷的相机。
而且历史上第一次九宫格照片就是他暴击日本人的照片。
记者专业功底深厚,这九张照片把黄书郎的潇洒日本人的无能拍的是清清楚楚。
只至于无论怎么在这九张照片挑选三张合适的照片都会有遗憾。
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争取之后,报纸整篇刊登了横滨事件的全过程并配图九张。
所以看过报纸的人都能很准确的认出黄书郎。
毕竟长的丑还有特点还是很好认的。
这个时代美国的出租车行业已经很达了。
当一行人打了无数辆出租车后才一起出的。
没有办法带的行李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仅仅是人的话那还好说一点。
可惜很多东西必须人跟货一起走。
比如说那些大箱子的美元。
一旦离开视线出现纰漏那就惨了。
苏锦绣的英文很好,她完美的解决了语言问题。
这让会几句简单英语的黄书郎倍感欣慰。
车队朝着旧金山马克霍普金斯酒店方向驶去。
当一行人带着众多的行李走进酒店之时,麻烦又来了。
因为没有预订酒店方拒绝黄书郎的入住请求。
望着前台人员傲慢的表情,黄书郎就猜到了什么预订不预订的就是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住不起这么好的酒店罢了。
黄书郎立马通过苏大翻译要求酒店总经理立马出现。
否则引起一系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