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台北,都是无常无我的,你没办法,生命是流动的状态。
我们看这个故事,感受到一件事情,圆择禅师本来在洛阳慧林寺参得好好的,结果变成牧童,某种程度是退转了,牧童怎么继续参禅呢?在三界里面流转的问题是它充满不确定。诸位,漫长的成佛之道,你要快速成长有个条件,必须有安稳的环境。就像一棵树东挪挪、西挪挪,它的根长不大。大家能够出家修行都有善根,你混到今生,还是这个样?也不能怪你。
不是我们不努力,分段生死太可怕。
因为它一下子把你丢到台湾、一下子丢到非洲、丢到欧洲、一下子丢到美国,你搞不清楚状况,我们现在的问题,不能把前生修行加起来,在三界流转,一加一不等于二;每一个生命都是重新开始,问题在这。寿命太短了,而成佛需要太长时间。生死业缘不断变化当中,把生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叫分段。本来一条线好好的,切成一百多块,弄得你是糊里糊涂,这个问题严重。
你到极乐世界,那是一了百了。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阿弥陀佛提供你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够你用了。我辛苦一辈子,换来广大的成佛之道,后面一帆风顺,值得,有效期限太长了。这个地方值得我们观察,就是彼佛寿命的问题。
你在娑婆世界待着,没有资格规划来生要去哪里?你说了不算。你怎么知道来生去哪里?咱们是业报身,果报受业力主导。你说我来生要在哪里投胎,对不起,那是你的希望,业力不这么想。你的希望在第六意识,投胎是第八识决定,不会跟第六意识商量。考虑到分段生死充满了不确定,你看圆择禅师在佛堂寂静地参禅,结果弄成牧牛童子。所以,分段生死的问题是蛮严重的。
好,我们看丁六、普贤之德,这也是成佛之道有关系的。我们看经文。
丁六、普贤之德(一生补处愿22)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佛说无量寿经》—
我们前面讲的五个愿,安乐道、菩提道、解脱道,多分都是国中天人,是约着凡夫。前面偏重在初往生,这个是你在极乐世界待了一段时间,我们看看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方佛土诸菩萨众,发菩提心的菩萨来生我国。到了极乐世界,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你太喜欢极乐世界的环境。没事,你可以待到一生补处,就是等觉菩萨。当然你不能成佛,要成佛还是要自己的国土。至少你会待到等觉菩萨,因为他的寿命久远。第二个,菩萨大悲心太重了,除其本愿,你离开凡夫的时候,曾经发愿“回入娑婆度有情”,所以 “自在所化”,你具足方便力。方便是你有各式各样的神通、善巧,为众生故,而生起广大的誓愿,来到凡夫的世界。一方面从自利的角度积累德本,从利他的角度度脱一切。另一方面“游诸佛国”。
你离开极乐世界有两种选择:你大悲心太重,就到凡夫世界去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或者你想要再增上,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真正之道,上求下化。
这个菩萨只要去过极乐世界,你跟其他菩萨有不一样。我们看什么不一样?你身心世界的功德,“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你在极乐世界成就初地,跟其它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曾经蒙受弥陀本愿的摄受,具有普贤之德。诸位,所有菩萨的功德,最殊胜的就是普贤德。《华严经》赞美“十方诸佛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德有两种特性,“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他所受的自性清净心是广大无边的,而且具足广大的善巧方便。
也就是说,普贤之德本来是在等觉菩萨的最后末端才成就,但是你去过极乐世界,在十地菩萨就有相似于普贤之德,而超越跟你同辈的十地菩萨。为什么呢?因为弥陀本愿摄受。菩萨道是讲后端的摄受,前端的摄受偏重在给凡夫快乐、教育。这个地方就是讲到往生极乐世界的三阶段:安乐道、解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