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禅观与净土 > 第5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5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2 / 4)

怀忧恼,一切无乐时。”

    你要追求,别人也要追求,机会只有一个,有福报的有四五个,那各凭本事吧,大家压力都很大。在追求的过程当中,有些人得到,有些人失掉,就永远活在怖畏跟忧恼。你得到的时候,也没有办法高枕无忧。因为变成众人的目标,你的心是怖愄的;失去以后你是忧恼。娑婆世界的快乐,要么怖畏、要么忧恼,就活在得失的概念。

    举一个例子,印祖很喜欢举文昌帝君,来说明娑婆世界快乐产生的过失。文昌帝君不是一般人,十七世做士大夫,“久学圣贤之道,苦读圣贤之书”。以十七世的福报,本来是要生天的。当时处于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面对世界的受苦众生,他动了悲悯之心,仁者心动,天上就去不成了,他就投生在汉高祖爱妃叫戚夫人,出生就是赵王如意,有帝王之相。

    看历史上汉高祖很喜欢赵王如意,他曾经动念要把吕后所生的太子废了,认为汉惠帝个性太柔弱,子不类父,儿子不像我。要废除太子,大臣就不满意,樊哙、张良、萧何全部反对,“大王,废长立幼会祸起萧墙”,汉高祖只好打消了念头。这件事情触恼了吕后,说“肯定是戚夫人在拨弄是非”。汉高祖往生以后,吕后报仇,把戚夫人抓过来,眼睛、鼻子挖掉,耳朵、双手、双脚砍掉,丢到粪坑去,把她淹死了。

    汉高祖很聪明,知道吕后要报仇,赶快叫赵王如意到封地赵国去。但吕后的势力太大,用计谋把赵王如意骗回来,把他给杀了。赵王如意死之前就问吕后,“我们母子跟你无冤无仇,干嘛要杀我呢?你这样做我会报复的”。他就起了邪愿要复仇,过程就很复杂,他变成一只毒龙。他本身没有罪业,只是起了邪愿,就变成毒龙,起嗔心,在天上可以飞来飞去。他为了报仇,结果两个生生世世结恶缘,误杀了三千多个老百姓,造了罪业,就从空中掉下来,鳞片长虫等等,过程我们就不说了。

    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就好,“诸法因缘生”。赵王如意本来是个谦谦君子,他怎么就变成毒龙?请你告诉我,他做错了什么?他不就是修一点福报、动了慈悯心,生长在汉高祖面前。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能投生在帝王家;帝王家的争执是你死我活,不能留下任何后患。我们看文昌帝君,有时候你想啊!

    这个娑婆世界真的很难做人。

    娑婆世界没有福报,佛陀说没有福报不行,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没有福报,谁都看不起你,你说话没人听。自己也很多埋怨,结果埋怨多了,把菩提心给埋怨没了;所以娑婆世界不能没有福报,没有福报自己很痛苦,你也很难去关怀众生,太过痛苦不行。好,那我修福报;福报修的很大,结果赵王如意福报大,他没有争王位之心,争王位本来是他母亲,还是落入夺嫡之争。

    如果不往生,你对福报要控制得非常好;太差当然不行,太大也不行。你要继续流转下去,把福报要调得刚刚好,这很难。你没有福报,对手也没有福报,两个打打闹闹就算了;福报大的人,彼此的争执越厉害。你福报大,对手也福报大,那不是开玩笑,要灭族的。

    所以,伟大的阿弥陀佛看到娑婆世界,每一个人都想追求快乐,结果都要争执。阿弥陀佛说,你到极乐世界,谁都别争了,每个人赏你们一份吧。“自然在身”,这个很重要。你到极乐世界要得到快乐,不必跟别人争执,这个很重要,减少了很多过失。你想得到,别人也想得到,问题就很复杂;到了极乐世界,你要什么没有人会跟你争,“随念即至,自然在身”。

    我们看极乐世界的快乐,从两个角度去观察:第一个,它本身的快乐没有过失。第二个,它没有追求的过程,避免了得失的纠纷。

    好,我们看丁三、闻法欢喜。极乐世界也不能只是享受快乐,也得做点事情。看第三。

    丁三、闻法欢喜(随念闻法愿46)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好,前面两个愿文讲身心安乐。这以下看它是怎么修解脱道的!“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开始修解脱道了,在享受快乐之余,要成就善根。他是怎么成就善根呢?“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你想思惟苦谛,佛陀就讲苦谛法;想思惟空性,就空性法;思惟菩提心,就菩提心法,这个

最新小说: 仙子,请放下矜持 掌门道途 清梦大帝 长生从炼器宗师开始 荒沙主宰 我有一颗大帝妖丹 仙界诛魔神将 与BOSS一同拯救世界 我的技能栏里全是怪物招 大G,咖啡机与哥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