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终往生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及时地忏悔。一个有智慧的人必须在业力没有成熟之前,就要采取行动。业力如果得果报,那就叫认命了,不是忏悔。大概你现在的生命里面,这个果报已经出现了,就很难忏悔,因为它已经成熟了。你不能说:欸,我是个女众,我把它忏悔成男众,不可能吧!它已经是成熟的果报了?忏悔的意义就是它还在酝酿,这个叫忏悔。它已经产生一种怎么样?有生命力的业力,它已经在相续了。
诸位,你现在忏悔的目标,如果有些业你只是偶一为之,这个业对你来说就不是重点,你就别浪费时间了。因为偶一为之,它没有相续的功能,你本身造业的时候就没有强大的意乐,所以,这种业一般来说不会障碍你往生,它顶多就是个业种子,到极乐世界再来处理。
但是有一种业,它在你身口意的活动是“数数现行,深深好乐”。你会经常造作,甚至于每天都会作一次的,而且造作的时候,你内心是充满了欢喜、主动的。你就要注意了,不管善业恶业,这个业已经怎么样?它已经产生一种强大的相续功能,这种业是一定会在临终起现行。这个已经形成一种业果相续了,如果它是罪业,就是你修行的重点。为什么要擒贼先擒王?你先把自己会产生障碍的业先抓出来,修行才不会漫无目标,不晓得要对治谁?
◎种子六义:
好!那么这个观念呢就跟种子有关系了,为什么种子它会就起现行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先看第八识的种子,当你造了一个业,形成种子的时候,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有六种的相貌:前面三种讲到业力的相续形成,后面三种讲到业力产生的最后作用跟结果。我们先看第一个:
一、刹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
我们现在要深入的去探讨业是怎么形成的,它中间经过什么样的变化?第一个、种子是生灭法,它是刹那刹那变化的;当它生起的时候,不是一个涅槃的不生不灭相貌,它是刹那生、刹那灭的。而且这种刹那生、刹那灭有一种得果报的功能,它有明显的一种善恶的功能,方成种子。
也就是说种子种下去以后,它有两种可能:一个逐渐的变大;第二个、经过你忏悔对治慢慢的变小,它不会保持原状;你善恶的功能只有两种情况,它是一种动态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你的业力是不断的增长广大;也可能你的业力是属于一种减损的状态,它不断的在缩小阶段,只有两种情况,不可能保持原状的,业力是生灭法,这第一个。我们看第二个:
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
种子的变化是跟现行互相配合,就是说一定要有一种身口意的妄想跟行动,去带动这个种子,它才能产生变化。如果你身口意是随顺于这个种子的,种子生起现行以后,你没有产生对治,产生随顺,那么现行肯定又熏回种子。它变成俱现和合,种子跟现行两个是同时相互作用:当种子消失的时候就转成现行,现行消失以后又回转到种子,它们两个是等无间的配合,也就是说种子产生的变化,是跟现行相互作用。所以,可以从你的现行情况,去检查种子的功能是已经沉淀、对治过了?还是没有对治过?它跟现行果法是俱现和合、相互作用的。我们看第三个:
三、恒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
种子跟现行相互作用,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它不会自动停止,会恒随转,恒常相续的活动下去,直到最后的究竟得果报为止。所以,当我们在阿赖耶识种下一个种子以后,它产生了三种的形成变化:它不断的去引生现行;由现行再回熏为种子;种子跟现行之间就像滚雪球,辗转增盛,直到究竟得果报为止,业力的形成是这样子。也就是当你造了一个业以后,它有一种自然的倾向,会往得果报的方向走,如果你没有忏悔的话。我们看它最后会产生三种功能,看第四:
四、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
当种子在阿赖耶识形成以后,除非你到成佛“金刚道后异熟空”,善恶的功能被破坏了。在成佛之前,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善恶的功能都不能改变。也就是说,你造了一个罪业,可能是杀生、可能是偷盗、可能是邪婬、可能是妄语,我们忏悔只是让功能停下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