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9面,我们看
戊二、杀戒
在《楞严经》的持戒态度,它是分成两块:一个是思想;一个是行为。从《楞严经》的角度,就是我们持戒之前,你要先建立人生态度,就是你的观念,你对人生是怎么规划的?它是花了很多时间去建立你正确的人生观,《楞严经》前面三卷半对于修行的方法只字不提;它只讲概念,整个《楞严经》三卷半只做了四个字,叫“破妄显真”。
它告诉你什么是虚妄的?怎么来的?它有什么后果?什么是真实的?怎么来的?它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两个都在一念心中,我们内心可以往虚妄的方向走,也可以往真实的方向走,我们的心是真妄同时存在。我们要随顺真如,远离虚妄的无明,先建立三种根本:
第一个出离心;第二个菩提心;第三个空正见。
从这三种根本当中,再来持戒。我为了要保护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我必须要持戒。前面的婬欲心,主要是在保护你出离心的善根。你经常放纵婬欲心,就不想出离了,破坏你的出离心。你把根本伤害到,菩萨种性就产生改变了,就变成魔道种性了,所有的持戒都是在保护你的根本。杀戒主要是在保护你的菩提心,菩提心以大悲为主,大悲当然就不损恼有情众生;它这个杀戒,偏重在长养慈悲心。婬欲心偏重在保护出离心,杀戒偏重保护菩提心。
好,我们看第一段的持戒功德,请合掌。
持戒功德: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我们能够做到其心不杀,就是从根本的角度来调伏、引导我们的杀心。我们就能够慢慢把生死的业力给息灭,正确地走上菩提道。其心不杀,也是从根本出发,慢慢地调伏它、引导它。
我们看第二段: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昩,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襌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剎。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们修习 大乘的三昧或念佛三昧,当初发心要了脱生死、往生西方、圆成佛道。但如果我们放纵杀心,杀心偏重在嗔心,就会去刺激、启动生死业力。后果是纵有多智、禅定现前,放纵杀嗔之心,必落神道。神道就是鬼道的一种,福报差的叫鬼、福报大的叫做神。
神分成三品:上品福报大的是大力鬼王,就是某某国王、某某帝君;中品的就属于飞行夜叉,福报大,他不在地上走,可以飞的,比方说这种大将军、鬼帅等等;下品的福报差一点,就在地上活动的地行罗刹。鬼神有他相应的眷属,都是以杀心为根本来成就他们的道业,以嗔心为本。
菩提心最怕的就嗔心。经常发脾气的人,你菩提心基本上就破坏掉了。这个嗔心,菩萨戒是制的很重;嗔心从菩萨戒,你连过夜都不能,要马上调伏。不是说我发了脾气,没有去骂人、也没有打人,也不可以。菩萨戒嗔心的活动不能太久,你要不断的自我反省,用种种的方便调伏它。你不调伏它,菩萨戒就有过失了。菩萨戒的嗔心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诶,他杀我父母”,你也不能杀他,没有理由。乃至于为了国家民族,也不能有嗔心。很多的神道都是谁去做?革命烈士。很多革命烈士觉得我要维护正义、保护人民,最后变成神道。因为你嗔心为本,瞋恨心,不能给它加上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理由,嗔心就是嗔心。道理不是谁定的,而是缘起如此。你经常起嗔心,就算站在正义这一块,还是嗔心。
你的因地走上了鬼神道的跑道,最后就是鬼神道。只是说你可能发心好一点,在鬼神道里面档次比较高一点,本质是鬼神。你偶尔发发脾气也就算了,但是不能把嗔心变成根本,对立心不能太重。人要站在正义这一块,但你不能有所执著。你只能够有正念,但是不能跟众生有任何的对立跟执著,你一对立就有嗔心。以嗔心为根本,发展出来的结果就是神道。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