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禅观与净土 > 第1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第1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2 / 6)

净土。比方说有些人肚子痛他念佛,念好了,肚子不痛了,他就不念佛了;这个佛号是导归哪里呢?导归到消业障。你要求一个东西,没有把握,你念佛得到了,也不念佛了。你的心都在娑婆世界打转,“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心中所想的都是娑婆世界的因缘,没有一句佛号是导归净土的。念了一百句,百分之九十九佛号都落到娑婆世界了。

    我们很多念佛人跟往生是没有关系,他只是在念佛,佛号根本就没有导归净土,每一句佛号都流到娑婆世界去了。你平常的佛号是没有导归净土,临命终时也不可能导归净土。你种下的种子,因地是这样种子,它开出的结果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把每一句佛号都不流失掉。你怎么样能够把握每一句佛号?念念佛号都导归净土,这是很重要的,不要浪费掉了。

    所以我们在念佛篇以后提出一个往生篇,怎么样引导佛号?念佛不难,只要对佛号有信心,你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相信它是救拔你的,你就可以把佛号提起来了。但是念佛以后,你怎么样引导佛号,让它成功的到净土去?这是关键。所以,当我们建立一种基础、观照、调整心态、提起佛号以后,我们怎么样把佛号导归净土?这是第四科。

    甲五、破障篇。当我们成功地建立佛号、导归净土,可能会把无始劫的烦恼障、业障逼出来,因为你的生命开始改变。这个时候真妄交攻,我们遇到内外的障碍,怎么去突破!

    甲六、功德篇。最后开始说明,当我们在因地上准备好了资粮力以后,到了净土有什么样的三辈九品的差别?讲功德篇。

    《禅观与净土》这六个主题,一、前面两个主题是、,是偏重在大乘的善根。你要调整心态,这是大乘的共法。所有大乘修行者,没有人说大乘佛法一开始就让你去修波罗蜜的。你一定是先调整心态,建立大乘的善根,才有资格修习六波罗蜜。诸位,净土宗要具备两种善根:大乘的善根、净土的善根。你心态准备不够,没办法顺从本愿;你必须要先处理无始劫留下来的妄想,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往生的人要知道:你要先面对你的过去,才有资格谈未来。我们过去生在三界打滚太久,留下了太多的问题。当然我们不是所有问题都处理,但核心的问题是必须处理的。它影响你“顺从本愿”的概念。所以,在正式修净土之前,道前基础就是先面对过去,然后我们才有办法去规划未来、往生净土。怎么样去面对过去呢?前面两科就谈一谈怎么处理过去的问题,所谓的基础篇、观照篇。

    2、 甲三的跟,就是怎么样去规划未来?这个是净土的善根。前面那一科是大乘的善根。我们成功地处理过去、成功地规划未来,整个净土的因地就成就了。

    3、 然后再讲到跟,是这样的一个规划。

    总而言之,整个课程目的就是慢慢地让大家,很有次第地、从颠倒妄想到正念往生,这一个道次第。好,我们来看讲义的第一面。首先来谈谈,当我们无始劫来流转到现在开始修学净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基础?

    甲一、基础篇(此中分三)

    这个地方有三大科:

    一、真正发心;二、持戒清净;三、成就佛种。

    第一个真正发心。净土宗的修学,先要有一个种子,因地的发心。你的种子如果错误,最后的结果就错误了。第一个是要有因地的发心。我们讲三种发心,三种善根。

    第二个是持戒清净。当我们的善根建立以后,怎么样去保护?不要因为一种过失,去破坏、干扰善根,持戒清净是在保护善根。这个是两大基础:第一个真正发心、第二个持戒清净。不过这个持戒清净,跟一般声闻戒的持戒概念不太一样,我们会用《楞严经》的四种持戒概念来跟大家说明。

    第三个成就佛种。这个是结果。前面的真正发心、持戒清净,那是因地,最后目的是成就大乘的善根,大乘佛种。

    乙一、真正发心(分二:丙一、总标。丙二、结示。)

    丙一、总标(分三:丁一、出离心。丁二、菩提心。丁三、空正见。)

最新小说: 我有一颗大帝妖丹 荒沙主宰 我的技能栏里全是怪物招 长生从炼器宗师开始 仙子,请放下矜持 掌门道途 与BOSS一同拯救世界 清梦大帝 大G,咖啡机与哥布林 仙界诛魔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