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禅观与净土 > 第2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第2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2 / 9)

先看看善导大师的专修法门。最早提出用什么心态来念佛才是最圆满念佛的,首推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那是功不可没。他对念佛的人提出三种态度: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顺从本愿;第三,会归佛号。

    戊一、至心信乐

    我们先看第一个, 至心信乐 —— 十念必生愿(十八)

    至心信乐的概念,善导大师的观念来自于弥陀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善导大师解释十八愿,把这段经文分成三段来解释:第一个讲到修行人的根机,第二个讲到修行的法门,第三个讲到它的功德利益。

    我们先看这个法门到底是适合谁修呢?先看根机。

    这个地方的根机重点在“十方众生”。这个十方众生指的是谁呢?就是我们一般地叫作罪恶生死凡夫。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心也不完全是善,也不完全是恶,叫作善恶夹杂,譬如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要是有风它就往上飘,要没有风,这个羽毛就往下沉。也就是我们的心受着环境的影响,心随境转。你来到三宝地,你就生起善念;要有人骂你,你就反击,就这么回事。我们凡夫众生,这么一个善根脆弱的众生,但是这个人你不能小看他,因为他做了三件重要的事情而产生往生了: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欲生我国;第三个,乃至十念。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一种净土宗的思想,“乃至十念”是他的净土宗的善业,就是他的净业,他所念的佛号的数目。看这个意思,第十八愿重点在于——思想的重点超过数目。当然,这个“十念”不是指具体数目,但是这个数量看起来是不多。善导大师所要发挥的是哪两句话呢?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按照善导大师的思想,这两句话是不可切割的。信仰跟愿力,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是一个东西。他认为:至心信乐,所以你欲生我国;因为你欲生我国,所以你才有资格叫至心信乐。

    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他把它分成两块,它是两种忆念:

    第一个,对自身的忆念。

    你怎么去正确地看待你自己呢?你“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你首先得了解自己,你自己是怎么回事。我们很多人不了解自己,或者说你只是了解片段的自己。我们一般人了解所谓的自己,也就是了解今生的你:哦,我今生没做什么错事,我做了很多的布施、持戒的善业。但是你知道吗?你现在讲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说,你讲的是今生的因缘。如果把它放在无量的生命,那就是一个小水泡。如果你今天看到第八识的大仓库,如果把无量的过去的你都加起来……就是你不能只考虑今生的你。什么叫作你?要把前生都加起来,因为业力是可以累积的,不是说你死了就算了。如果把过去的因缘都加起来,那结论——业障深重,求出无门!

    所以我们现在要念佛的人,第一件事情,你最好了解全部的你,而不是了解片段的你,因为今生的你可能是你无量生命当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你今生刚好是所有无量的生命当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但对不起,你不能用这一次的你来代表所有的你。这个不能这样讲,因为临命终的时候是算总账的,它是把过去的业也算进去了。当然,你今生的业占的比例很高,但是前生的业肯定是有它的影响。所以,如果把过去无量的你都放进去,那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业障深重,求出无门”,就是我们的业力已经没法处理了。

    什么叫没法处理呢?就是你从现在开始,也不吃饭,也不睡觉,整天拜佛、拜忏,好好地修行,你也没办法了生脱死。如果你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的话,不是你要不要,是你做不到,没法了。这种概念是很重要的。我们待会儿再来说明为什么你了解自己很重要。因为,你不了解你自己,你操作佛号的时候就不能一心归命。你认为说,怕啥!这个佛号,我有你当然能够往生,我没有你,来生照样往生善处。你会给自己留余地,所以佛号对你来说变成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形成一种不共的皈依,这怎么叫作“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因为你自己觉得你还有本事嘛,所以你对佛号当然不可能完全靠上去了。这是第一个。那表示什么呢?表示你没有真正了解你自己,你只是了解一个片段的你。

    我们不了解自己,就产生一个问题点了:我们很难做一个完全的忆念。

最新小说: 穿越修仙文,但是疑似女频?! 未婚妻把我当狗,却不知我是魔帝传人 走阴玄鬼术 清梦大帝 玄幻:简化功法,从喽啰成武道霸主 至尊剑帝 这个武神太极端了 看守废丹房五年,我偷偷成仙了 不死不灭金身 全球杀戮:开局觉醒sss级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