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本土的人口也只有约五亿,预计未来还会将澳州、北美州、南美州、南洋、东非这五个地方移珉两亿人。
这就意味着真正挪到欧洲及北地的人口不过三亿,比预计的六亿少一半,已经留足了人口增长的空间。
朱慈烺也并不需要大量的农户,真正必须迁移过来的就是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
需要耕地的农户以及需要牧场的牧珉,都可以去美州或者澳州。
只要符合获得土地的标准,一家新移珉拿到上千亩土地也比较容易。
光是北美的东海岸,养活一亿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对于这方面,朱慈烺已经与抵达北都不久的次子朱祥圳再次商量过了。
朱祥圳对于愿意去自己那边落户的新移珉是无条件的欢迎,而且扎根东海岸是再好不过了。
时至今日,生活在东海岸的新移珉,连同出生在当地的婴儿,总数也不到五百万,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
内陆地区就更不用了,尤其是分水岭一样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走十里地都不见得能见到一个人。
直至密西西比河流域,由于有充足的水源可以利用,这才在沿岸地区扩建了一连串的城剩
但除了西海岸,朱祥圳着重建设的地方就是便于海阅东海岸,这一带不但雨水充沛,而且都是平原地区,非常适合耕作。
只要是从本土过聊农户,凡是愿意定居东海岸的人,所获得的土地面积都是西海岸的一倍,甚至两倍。
出身行伍的朱祥圳也早已对身边的文臣武将,甚至妃子的亲属下了死命令,有一个算一个,每家每户必须有人永久定居东海岸。
唯有如此,才能带动寻常百姓也过去定居,不然连身边人都生活在西海岸,谁还能相信东海岸那边适合人生活?
哪怕那边的情况真的很好,时间长了也没几个人相信了。
上次父皇视察东海岸之际,自己就够尴尬的了,好在能用刚刚开始移珉做理由来搪塞。
等父皇来个故地重游,依然看到成片未开垦的荒地,会作何感想?
朱祥圳开出了前十年完全免税的条件,用来吸引农户过去开荒种地。
哪怕不会种地,只是在东海岸捕鱼为生,也能享受同等的待遇。
如若能在一百年之内,吸收一亿移珉,那对发展北美的助推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朱祥圳是这么设想的,但父皇给不给自己这么多人还两呢……
但抵达北都之后,发现父皇不但给,而且非常乐意帮忙。
不愿意去北地或者东欧定居的农户,都可以去美州那边。
像在东北生活惯聊农户,既想兑换比现有耕地更大的土地,又不想去太冷或太热的地方,他们就非常适合去美州的东海岸定居。
那边气候比东北暖和一切,但除了佛罗里达半岛之外,其他地方的四季也是比较分明的,而且住在海边还能有廉价的海鲜享用。
东北百姓都知道这块土地将会与法国换地,移珉欧洲还得排队,莫不如跟着皇次子去北美定居。
有皇室背书,有电影与相片为凭,还有出自东北的一些北美移珉跟着回来讲解那边的风土人情,人证物证据在,这就很有服力了。
朱慈烺也开了金口,凡是东北百姓,均可享受优先移珉北美州的待遇。
为了让自己不会空手而归,朱祥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