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缺少女人不要紧,可以用当地土著女人解燃眉之急,生下来的混血儿是男孩的话,刚好可以加入军队,用来保护属地的安全。
时至今日,除了可以轮换驻扎的法国海军之外,法国空军与法国陆军,尤其是后者,在西非当地的驻军里,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士兵都是混血儿。
尽管是肤色较黑的混血士兵,由于父亲是法国白人,可以自动获得法国国籍,加入法军,生活是非常有保障的。
能够摆脱贫困,天天吃鱼肉,每月都可以领取薪水,军队还包吃、包住、包衣服,作为人上人管理当地土著,所以对法国忠诚度极高。
欧皇陛下也允许麾下的士兵这么干,因为愿意定居海外属地的法国人实在是没法跟明帝国相比。
强制要求其搬迁的话,某些人还会厚着脸皮跑到凡尔赛宫前哭诉,说皇帝陛下不爱他们了,欧皇陛下还不能轻易发火……
无奈之下,路易十四也只能祭出混血儿这招了,反之早已允许一夫多妻了,那法军官兵的妻子里有黑人女子也就无所谓了。
混血儿起码能够将法国本土与海外属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单纯雇佣当地黑人作为士兵要稳妥得多。
路易十四放心黑人的原因就是绝大部分黑人的文化水平都非常有限,让他们凑在一起开个小会都成问题,更别说叛乱了。
白人则不同,尤其是本土境内的英裔、西裔、葡萄裔,时至今日,都很难确定他们到底是否已经彻底臣服了。
法军对这三类白人的吸收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哪怕是父辈是德裔雇佣兵出身,都可以享受被优先录取的待遇。
路易十四表面上表示会一视同仁,善待各地的子珉,实际上对三类白人保持着高度警惕,生怕后院起火。
对他们也跟当初对付犹太人一样,可以从事各行各业,但想加入军队,那审核流程就要严谨一些了……
在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彻底法国化之前,路易十四都将采取这一策略。
“法国化”就是接受法国文化、历史、语言,放弃当地原有的文化、历史、语言。
如果当地人不以法国为荣、不忠于欧皇陛下、不为法国利益考虑,那么法国化的进程也就有必要持续下去了。
英语、西语、葡语倒是还能说,但官方的唯一语言必须是法语。
这出自柯尔贝的建议——一个国家、一个元首、一个声音!
此建议深得路易十四的认同,因为可以增加子珉的凝聚力和自己对地方的控制力!
不认可这个策略的,都可以滚到海外去。
一旦发现叛乱行为,路易十四授权当地驻军可以立即采取行动。
从一六六七年,法国获得过半不列颠岛开始,不论是原英国本土还是原西班牙或葡萄牙本土,大大小小的叛乱就接连不断的发生。
近七十年时间里,有据可查的叛乱次数就高达千余次之多!
尤其是在发生过百年战争的英法之间,英国人就更不愿意向法王臣服了。
自己的国王被侵略者流放到了北美,法王还成了欧洲皇帝。
如此鲜明的对比就更加刺痛了英国人的心灵,叛乱行径此起彼伏。
加上本土投石团伙在蠢蠢欲动,最终发生了围攻凡尔赛宫的无耻行动。
导致了路易十四一直没让法国卷入从清军入侵中欧,到后来的“帝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