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的,虽说身份特殊,但肚子里有真本事。车间里设备有什么毛病,尽管跟他们说,技术科全力配合,争取把设备好好维修改进一次。”
余主任眼睛一亮,搓着手笑道:“那可是大好事!我们这几台老车床,主轴抖得厉害,换了新轴用不了仨月就间隙超标,正愁没人能根治呢!”
“少抱怨。”杨卫国瞪了他一眼,“记住了,让工人少跟他们搭话,干活归干活,别扯别的。”
“哎,明白!”郭师傅连忙应下。
沈敬言立刻指派了两个老伙计:“老李,老张,你们俩在这儿盯着,把设备参数、磨损情况都记下来,咱们回头汇总。”
两人应声留下,杨卫国又派了两名保卫员守在不远处,这才带着剩下的人往焊工车间走。
一路走下来,从焊工车间到锻工车间,再到新建的炼钢车间,沈敬言等人边看边记,时不时低声讨论几句,脚步轻快得不像一群刚经历颠簸的人。
转完最后一个车间,沈敬言找到杨卫国,语气沉稳了不少:“杨副厂长,大体情况我们摸清楚了。我们现在就分工,争取三天内拿出初步方案。”
“分工你们自己定,不用跟我说,我就是个搞后勤的。”
杨卫国摆了摆手,着重强调,“就两点:第一,别跟车间工人随意攀谈,免得节外生枝;第二,有任何需要——材料、工具、场地,直接找赵建设,他会给你们协调。”
沈敬言郑重点头:“您放心,我们懂规矩。”
他转身跟同伴们低声交代了几句,几人立刻分散开,有的去翻设备图纸,有的蹲在机器旁测量,瞬间投入到工作中,背影在轰鸣的车间里显得格外专注。
杨卫国站在车间门口看了片刻,赵建设凑过来:“卫国,真让他们这么干?万一……”
“没什么万一。”杨卫国打断他,目光坚定,“这群人是宝贝,只要用对地方,比什么都强。盯紧点,别出乱子就行。”
赵建设看着那些埋头苦干的身影,又看了看杨卫国,默默点了点头。
杨卫国看着赵建设,嘴角扯出一抹笑:“你担心我?”
赵建设瞪他一眼,把手里的烟头摁在脚下碾灭:“废话!你一不懂那些弯弯绕的政治,二没个硬靠山,真出了事,谁给你兜底?”
他声音沉了沉,“我是怕你一头扎进去,最后落得一身腥。”
“现在这时候,哪顾得上那么多。”杨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轻描淡写,“能把设备弄好,能让厂子多出点东西,比什么都强。个人那点荣辱得失,算得了什么。”
赵建设定定地看了他半晌,突然抬手,郑重其事地敬了个不标准的礼。
“卫国,今天我才真正的认识你。”他声音有些发紧,“谢了。”
“去你的,少来这套煽情的。”杨卫国笑着推开他,“赶紧去安排保卫的事,出了岔子,看我怎么收拾你。”
赵建设“嘿”了一声,转身大步离开,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
另一边,李怀德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地踱步。
刚才跟杨卫国说的那些“放心大胆搞”,一半是真心,一半是硬撑。他心里其实七上八下的——让一群改造人员碰核心设备,这事要是捅上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踱了十几圈,他终于还是拿起桌上的电话,手指有些发颤地拨了个号码。
“爹。”电话接通,他声音都放低了几分。
“嗯,找我什么事?”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却沉稳的声音,是他岳父,冶金工业部的副部长,红星轧钢厂正是他分管的直属单位之一。
李怀德定了定神,把杨卫国的计划一五一十说了,从接收技术人员到改进设备,再到想造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