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做好之后,都被小心翼翼的搬入大洞阴干。
虽然按照现在白天的阳光,一天就能晒干,但很容易把泥胚晒得开裂。
自然风干需要好几天时间,陆远便推着小推车,于次日加入汪磊和徐瑶的施工队——打灰怎么能没有小推车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汪磊是公认的土木哥,他在前一天已经教会族人定方位的方法。
以远处山顶的一根木杆为基点,通过目视的方式对齐于部落的山谷的不同位置打下木桩,用碎石灰撒在地上连成基线。
到今天的时候,整个山谷生活区的格局已经做好,剩下的就是施工。
他率领四十多人,扛着新赶制出来的工具,先将中间平地的泥壳全部掀掉,拖走掩埋。
这层泥壳形成自少华人平时的生活垃圾包括粪便,反正这年头的部落都跟猪圈差不多,吃喝拉撒都在同一个地方,日积月累就形成一层黑色的有毒污泥。
少华人觉得没什么,但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了,也不怨族人经常生病,他们能活到现在本来就是奇迹。
将污泥清理干净,地块周围挖出排水渠,汪磊又带人在地势较低较远的位置挖出一些旱厕,要求所有族人以后只能在旱厕中排便。
旱厕技术消耗4个投资点。
虽然这4点也可以节省下来,但旱厕技术是沤肥技术的前置。
毕竟后面还要搞农业种植,这一步必不可少。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有一个意外收获。
因为正午的太阳相当毒辣,老陆和徐瑶便动手支起四根木桩,上面横木相连,又盖上干枯的阔叶,搭成一个简易的棚子。
本来只是遮阳休憩之用,却引来原始人的羡慕和好奇。
在支付了2点投资点后,少华人掌握到棚屋技术。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