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问题来了。
沈千神色不变,点头道:“不错。李虎将军骁勇,被我军林丰都督‘请’至西京,如今好吃好喝,并未受到苛待。”
“大都督说,李虎将军勇冠三军,当用于抵御外侮,而非消耗于内斗。”
“若合作达成,气氛融洽,送还李虎将军,亦非不可能之事。”
他刻意将李虎的归还与“合作气氛”挂钩,而非直接作为交易筹码,显得更为高明。
李元听出了弦外之音,知道想轻易要回李虎绝非易事。
他话锋一转:“如今北狄南下,不知赵大都督对于共同抗狄,有何具体设想?总不能仅仅止步于互不侵犯吧?”
沈千正色道:“若朝廷有意,合作自然可以更进一步。”
“例如,双方可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关于北狄兵力部署、动向等消息,及时互通。”
“我河东位于北狄侧翼,若能出兵袭扰其粮道,或牵制其部分兵力,亦可缓解你们正面压力。”
“甚至,在必要之时,提供部分军械支援,亦无不可。当然,这一切,都需建立在互信基础之上。”
这已经是相当有诚意的提议了。
李元心中快速权衡,若真能实现,对眼下捉襟见肘的朝廷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他也深知,赵暮云绝非慈善家,这些帮助必然附带着政治上的要价,或是未来利益分配的伏笔。
“沈先生所言,确有道理。不过…”
李元微微前倾身体,压低声音,“朝中对此事,异议不小。尤其是一些…与杨岩丞相交好的大臣,极力反对与贵方有任何接触,认为此乃养虎为患。”
他开始试探河东方面对杨岩的态度,以及可能对朝廷内斗的介入程度。
沈千心中冷笑,知道这是李元在抛饵。
他面色平静,淡淡道:“杨岩丞相?哦,听闻他已从西京脱身,返回京城了。”
“败军之相,不思己过,反而阻挠利国利民之合作,其心可诛。”
“至于朝中异议,那是元先生的主人家需要操心的事情了。我河东只与有决断、能代表朝廷的人打交道。”
“若有人因一己之私,罔顾大局,那合作之事,不提也罢。”
他语气虽淡,却带着一种强大的自信和不容置疑的底线。
明确表示河东只认李金刚的决策,不会与杨岩等反对派纠缠。
“大都督还说,要打,我们奉陪到底;想谈,那就坐下来好好谈!”
什么!
好霸道的口气,不过现在的赵暮云似乎有这个实力。
李元深深地看了沈千一眼,从对方的态度中,他感受到了赵暮云集团的强势与明确的目标。
这次会谈,双方初步交换了意见,摸清了对方的底线和意图,但距离真正的协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是李虎的问题,以及更深层次合作的具体条件,都需要更高级别的授权和更深入的谈判。
但是,鞑子的骑兵可不等人,奉朝这边,必须早做决定。
“沈先生快人快语。”
李元举起茶杯,“今日之谈,受益匪浅。鄙人会将贵方之意,详细禀报家主。相信不久之后,我们还会有机会再谈。”
“静候佳音。”
沈千也举杯示意。
第一次风陵渡接触,在一种看似平和,实则暗藏机锋的氛围中结束。
双方都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也都清楚,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
就在李元与沈千在风陵渡秘密接触的同时,京城城内的杨岩,正处于一种极度的焦虑和不安之中。
他虽然被软禁在府,但凭借他的能量,依然能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外界的一些风声。
朝中关于是否与赵暮云接触的争论,他虽然无法得知李金刚与冯亮的秘密决策,但也隐约感觉到气氛不对。
尤其是李元突然离京休养,更让他心生疑窦。
“不能让赵暮云奸计得逞。”
杨岩在书房内焦躁地踱步,对着仅剩的几名心腹低声道,“陛下定然是听信了冯亮的谗言,动了与赵暮云和谈的心思!”
“一旦和谈成功,赵暮云站稳脚跟,他和胤稷将是大奉最大的敌人。”
“超儿在剑南道…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过,他深知自己的处境。
丧师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