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小兕子,让你二哥歇会,你跟阿娘一起吃吧。”
长孙皇后让侍女拿来一个盘子,给晋阳公主分了一些桂花糯米藕。
随后,母女两人把李逸制作的桂花糯米藕吃了个干净。
在此过程中,李逸也陪着长孙皇后说着话,顺便把琉璃铺子快要装修好,再过不久就可以开业的事,告诉了长孙皇后。
得知此事后,长孙皇后自然是很高兴。
不仅是因为这琉璃铺子有她一份,能从琉璃铺子中分到钱,还因为这铺子是李逸送给她的,代表着李逸的一片孝心。
“不过,阿娘,琉璃铺子的开业时间,可能要往后延一下了,因为我过几天就要去河南道了。”
“我想着,等从河南道回来之后,再开业。”
李逸对长孙皇后说道。
闻言,长孙皇后疑惑地问道:
“你怎么突然要去河南道?是有什么事吗?”
河南道的水灾奏折今日早上才送到李世民手中,长孙皇后对此事还一无所知,故而才有此一问。
李逸点了点头:
“的确是有事要去办。”
接着,他就把河南道发生特大水灾,以及李世民派他去河南道主持赈灾的事告诉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听完之后,沉吟片刻,开口问李逸道:
“逸儿,此事你可有把握能做好?”
她很清楚,这件事做好了,对李逸很有帮助,但如果没有做好,那就会对李逸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如果李逸没有完全把握,那长孙皇后就不想让李逸去。
赈灾的事情,的确是很重要。
但长孙皇后觉得,朝廷那么多大臣,拥有赈灾经验的官员也很多,并不是缺了李逸就一定不行。
“如果你不想去河南道的话,阿娘就去跟你阿耶说,让他派别人去。”
长孙皇后又补充了一句。
她生怕是李世民非逼着李逸去的,毕竟她怎么看,李逸都不像是会主动请缨去河南道赈灾的性子。
感受到长孙皇后的关心,李逸温声回道:
“阿娘,此事虽然是阿耶让我去的,不过我自己也是愿意去的。”
“灾后防疫的事很重要,事关千万灾民的生死,而此事除我之外,朝中再无大臣能懂。”
“所以,阿耶才让我去河南道主持赈灾一事。”
“而我身为大唐楚王,责无旁贷!”
“逸儿能如此爱民,为娘很是高兴。”
长孙皇后对李逸的这番话很满意。
她觉得自己这个儿子确实是天性纯良,仁心仁德。
“不过,逸儿,赈灾此事要是做不好的,恐招致许多非议,你可有把握?”
长孙皇后又提出了刚才自己担忧的那个问题。
虽然李逸在之前展现过许多能力,但毕竟年岁不大,而且才刚刚返回皇室,对朝堂之事不熟,之前也没有主持赈灾的经验,所以长孙皇后心有疑虑是很正常的。
对于长孙皇后的这些想法,李逸也心知肚明。
“阿娘,你就放心吧,这事我肯定能做好,您什么时候见我做过没把握的事?”
李逸信心十足地向长孙皇后表态道。
看见李逸这样的态度,长孙皇后也放心了不少。
确实如同李逸所说,凡是李逸打定主意要做的事,基本上就没有失败的。
“你有这样的信心,那阿娘也就放心了。”
“至于琉璃铺子开业的事,你不用管了,阿娘会让人去负责的。”
“阿娘也不能白拿你的份子不是。”
长孙皇后笑着打趣了一句。
李逸想了想,这样也行,反正琉璃工坊已经准备了足够开业用的琉璃器了,长孙皇后只用找个掌柜去管理琉璃铺子,把开业的事做好就行了。
“那行,此事就烦劳阿娘费心了。”
“不过,阿娘您先不用操心此事,等您的身体养好之后再说,琉璃铺子早开几天与晚开几天,并无区别。”
这是李逸的心里话。
反正在眼下的大唐,就只有他的琉璃工坊能生产出琉璃,绝对的独门垄断生意,所以琉璃铺子什么开业,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因此,李逸不希望长孙皇后带病操劳这事。
听到李逸的关心,长孙皇后笑着回道:
“知道了。”
随后,李逸又陪长孙皇后聊了一会儿之后,便起身告辞了。
在他走的时候,晋阳公主没忘记提醒他:
“二锅,别忘记我的乐园,你快点让人建好,然后叫我去玩。”
“好的,二哥不会忘记的。”
李逸揉了揉晋阳公主的小脑袋,然后离开了皇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