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李逸对未来的规划!(1 / 3)

礼部侍郎的话音刚落。

一道明黄色身影便踏着晨光,从宫门外缓步而来。

此人,正是今日大典的主角:二皇子李逸!

只见他穿着皇子专属的明黄锦袍,袍身用金线绣着五爪团龙纹,龙鳞层层叠叠,在光线下似要腾跃而出。

他的腰间,系着赤金镶嵌东珠的玉带,玉带正中悬挂着一枚和田白玉麒麟佩。

行走间玉佩轻叩,声响清越却不张扬。

李逸的步伐稳而不滞,每一步都贴合着丹陛前青砖的纹路。

他走在铺在地面的锦毯上,没有丝毫局促,显得沉稳无比。

看着身形挺拔、丰神俊朗、行走自如的李逸,无论是皇室宗亲们,还是文武群臣们,都暗自称赞。

在今日大典之前,他们就已经知晓李逸这个二皇子的存在,还知道了李逸为朝廷立下的种种功绩。

虽然有不少人因此很欣赏李逸,但因为李逸毕竟是在民间长大的,他们觉得李逸今日在大典上可能会紧张、会惶恐,会表现出有一些局促不安。

然而。

这些人现在发现,他们都想错了。

李逸太镇定、太沉稳了,简直就跟天生的上位者一样。

“二皇子真是非凡之人!”

不少皇族宗室与文武臣子在心中赞叹了一句。

“我这二哥,倒是生得一副好皮囊!”

皇族宗室队伍中,作为一个颜值并不出众的胖子,越王李泰不无嫉妒地在心中嘟囔了一句。

李逸行至殿门处的丹陛之下,锦毯在此处转折向上,与殿内丹陛上的明黄织金毯无缝衔接。

他停下脚步,抬手轻轻理了理锦袍前襟垂落的龙纹流苏,而后昂首迈入太极殿。

跟在李逸身后,皇家宗室与文武群臣们也依次走入了太极殿。

在殿中的御座之上。

李世民身着十二章纹明黄龙袍,目光沉静地看着缓步进入殿中的李逸,眼底藏着许多期许。

他有一种感觉,未来李逸会带给大唐更多的惊喜。

在李世民的注视下,李逸走到大殿中央,规规矩矩朝着李世民行礼参拜:

“臣李逸,参见陛下!”

正式场合要称职务,所以现在他得自称臣,得称呼李世民为陛下。

李世民看着李逸,沉声开口,声音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

“宣旨。”

闻言,站在殿侧的礼部尚书上前一步,手持明黄圣旨,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二皇子李逸,早年因故而育于民间。

李逸久居民间而品性端方,心性沉稳且心怀社稷,往日虽未在朝堂,却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朕心甚慰。

今时机已到,特召李逸归宗皇室,册封为‘楚王’,赐王府于长安长兴坊,设长史、司马、咨议参军等属官,食邑万户,授永业田万亩。

另,遥领东都牧兼扬州大都督,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又兼汴州刺史,督豫州、贝州、许州、蔡州、宋州、亳州、曹州等七州,及越州都督,督杭、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等十二州军事。

望楚王日后勤修德行,继以赤诚之心为大唐效力,为皇室增辉。钦此!”

“臣李逸,领旨!”

李逸领旨谢恩平身。

在心中,李逸嘀咕了一句:

“这下,多半又要让李承乾跟李泰心生不安了。”

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

不是因为他封楚王,食邑万户、授永业田万亩等,这些都是亲王的标配待遇,没啥好说的。

关键是后面遥领的那些官职。

虽然是遥领,不会实际去地方任职,也不会实际管理这些地方的军政事务。

但遥领的这些官职,毕竟名义上是这些地方的最高长官。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从每个皇子遥领的官职情况,就可以看出皇帝对皇子的宠爱情况。

而李逸在穿越前,看过一篇“唐朝的一二三线城市排名”的文章,就是用现代社会的城市分级方法,去分析唐朝的重点城市。

他清晰记得,在那篇文章的分析中,长安与洛阳,是大唐的两座超一线城市。

接下来,是四座一线城市:太原、扬州、益州和汴州。

再看李逸遥领的这几个地方。

东都牧是洛阳这座大唐超一线城市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而扬州大都督与汴州刺史对应的四座一线城市中的其二:扬州与汴州。

另外,还要督七座二线城市之中苏州、杭州、曹州、贝州这四座城市的军事。

这么一算,大唐超一线、一线、二线城市的半壁江山,都已经归在他名下了。

这样的待遇

最新小说: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截胡太子,我称帝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开局落草土匪窝 特工传奇之重明 我将自己上交国家 穿越古代,经商失败的我只好造反 穿到荒年一拖三,飒爽农妇血赚了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逆世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