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时间如流水。
转瞬间,便是几日过去。
在这几日内,不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泰,都没有再找李逸。
嗯,主要两人都顾不上李逸了。
李承乾那日晚宴与李逸聊过之后,就放下了对李逸的提防。
他与自己的头号谋士杜荷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接下来集中力量给李泰找麻烦。
虽然李泰编撰《括地志》以及在越王府要设立文学馆这两件事都无法阻止,但也不能让李泰顺利进行。
为此,李承乾与杜荷也是想出了一些办法,比如跟李泰抢人。
李泰想要以文学馆的名义招募一个人,李承乾就派人去招募同一个人,反正太子府也有文学馆。
再比如,当李泰编撰《括地志》需要官员配合查找资料的时候,也令人暗中作梗。
总之就一个目标,绝不能让李泰轻轻松松就为朝廷立下大功劳。
对于李承乾这些暗中的小动作,李泰自然感到很恼火,但又没办法拿到台面上说,只能是自己想办法应对。
在双方忙着互相争斗的情况下,自然就无暇顾及李逸了。
而李逸,在这几天内也没闲着。
首先,长孙皇后为琉璃铺子在东市选好了店面,李逸去看了之后,表示很满意。
然后,他找了装潢手,也就是唐朝的装修工人,沟通了店面的装修要求,并让其开始装修。
其次,距离他的回归以及封王出阁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也需要为之做一些准备了。
再次,随着大唐与吐蕃使团的盟约最终签订,吐蕃使团离开了长安,而在使团离开长安之前,董彦与昂日琼又就青稞生意,面谈了一次。
双方把交易地点,定在了大唐与吐蕃的官方互市点甘松岭。
第一次交易的时间,则是两个月之后。
两个月的时间看似很长,但李逸考虑到要挑选合适的人组建团队去松洲,还要在松洲建造招募工匠建造酿酒坊,反而觉得时间并不算很宽裕。
因此,他盼着孙武开能早点把薛仁贵带到长安了。
而被李逸惦记着的孙武开,刚刚抵达河东道绛州龙门县。
然后,他一路打听,顺着当地百姓的指引,找到了修村。
进入修村之后,孙武开在询问一个村民之后,很快骑马来到薛仁贵家的门口。
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处很是破旧的院子。
院墙是用黄泥混合着碎麦秆糊的。
在多年风雨的侵蚀下,院墙下半截已斑驳脱落,露出里面参差不齐的土坯。
院门是两扇老旧的榆木板子,边缘被虫蛀得坑坑洼洼,合不拢的缝隙里塞着干枯的茅草。
“这薛仁贵的家中,看来并不是很富裕啊。”
只是从薛仁贵家这院子的情况,孙武开便大致能判断出薛仁贵的家庭状况。
用不是很富裕来形容,那都是委婉的说法。
如果说直白点,那就是穷!
看见薛仁贵家如此贫寒,孙武开对此行的目的更有把握了。
在家中这么穷的情况下,能一步登天获得为二皇子殿下效力的机会,他觉得薛仁贵但凡是个正常人,就不会拒绝。
“敢问这里可是薛仁贵薛壮士的住处?”
孙武开勒住马缰,对着院内高声问道。
片刻后,一个身着粗布短褐的年轻男子从里面推开了院门。
此人身高八尺有余,肩宽背厚,虽面带菜色却难掩眉宇间的英气,正是薛仁贵。
他手里还攥着半块啃剩的粟饼,见孙武开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光鲜,腰挎横刀,显然来历不凡,便连忙放下饼擦了擦手,躬身回道:
“在下便是薛仁贵,不知这位郎君高姓大名,找我何事?”
听闻此人正是薛仁贵,孙武开下了马,开口回道:
“我名孙武开,自长安奉命招募薛壮士而来。”
在回答薛仁贵问题的同时,孙武开也打量了一番薛仁贵。
他自小习武,又多年在禁卫军之中效力,识人有术,只一眼便觉此人不简单。
薛仁贵虽着破旧短褐,却肩宽背挺,身姿挺拔如松。
粗布袖下隐约可见紧实的腱子肉,再看其双手,掌心厚茧遍布,虎口处尤为粗糙,指关节还留着浅疤。
这分明是常年练拳脚、握兵器的痕迹。
另外,其右手虎口处有块深褐色老茧,指腹与食指第二关节处也磨出硬茧,唯有经常握弓扣弦才会如此。
“看来此人应当是个精通武艺,并且擅长箭术的人。”
孙武开在心中做出了判断。
他仿佛有点明白为什么李逸要让他来招募薛仁贵了。
听到孙武开是奉命前来招募他,薛仁贵眼中闪过诧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