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今日才能回归的事简明扼要的讲了一遍。
在讲这件事的过程中,李世民重点强调,李逸虽然生活在民间,但一直是他亲自抚养长大的。
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证实李逸的身份,避免有人产生诸如在民间长大会不会被掉包等想法。
李世民的意思就是,李逸从出生到长大,全程都有他的亲力亲为,所以身份不存在任何问题。
听完李世民的这一番话之后,殿中的皇族宗室与文武群臣都接受了这样的说法,也接受了大唐从此将多一个二皇子的事实。
正式介绍李逸的二皇子身份,只是今晚盛宴的第一个目的。
第二个目的,当然就是盛宴的主题:庆功。
李世民看着殿中众人,高声说道:
“诸位卿家,朕方才说了,今晚的盛宴,除了是二皇子的回归盛宴之外,还是庆功宴。”
“为何要庆功,想必诸位卿家都已经知道了,是因为二皇子今天在鸿胪寺解答出了吐蕃人的三道难题,帮助大唐赢得了与吐蕃的赌斗!”
“按照赌约,吐蕃从此将成为我大唐的属国!”
“此事,二皇子居功至伟!”
“朕提议,为二皇子贺!”
李世民举起了酒杯。
“为二皇子贺!”
殿中众人也纷纷举起了酒杯。
李承乾放下酒杯,看着站在李世民身边,意气风发的李逸,心中无比羡慕。
他这位二弟,今晚可真风光啊!
这样的风光,他也想要,但可惜的是,他没有李逸的能力,没能解决吐蕃人的三道难题。
李泰同样很羡慕。
并且,除了羡慕之外,他心中还有了危机感。
在此以前,他可以说是自己父皇最宠信的儿子。
但从今晚自己父皇对李逸的态度来看,或许从此以后,他就不再是最受宠的皇子了。
便在此时,李世民开始向殿中众人历数李逸对朝廷的更多功绩。
提出改革科举之策、发明活字印刷术、提出吐蕃威胁论、发明曲辕犁、还有今日解答吐蕃的三道难题。
不过,陌刀的事,李世民没提,这个还需要保密。
听完之后,李泰的危机感更大了!
他虽然心高气傲,一向自诩才华横溢,但此时不得不承认,他与他这位二哥李逸相比,差得确实有点远!
就李逸为朝廷做的这些事,没有一件是他有能力做到的。
或者说,不光他做不到,就算是朝堂很多大臣,都做不到。
“他怎么能这么厉害?”
李泰看着李逸,眼中满是疑惑不解。
李逸也没比他大几岁,并且一直生活在民间,怎么就比他厉害这么多了?
同样是皇子,凭什么李逸如此优秀?
这不合理啊!
感受到李逸压力的,不止是李泰,还有李承乾等人。
“太子殿下,二皇子才华横溢,已经为朝廷立下了这么多功劳,臣建议您与二皇子交好,如果能得到二皇子的支持,您的储君之位就将无人能动摇!”
杜荷低声对李承乾说道。
他与李承乾的左右四周,都是自己人,他也不担心被外人听到。
李承乾点了点头,没有回话。
拉拢,他肯定是要拉拢的。
只是,不知道李逸会是什么想法啊?
看到李逸还没回归皇室,就已经为朝廷立下了如此多的功劳,他这个太子,压力很大啊!
希望他这位二弟,不是野心勃勃之辈吧。
否则的话,他的太子之位,真不一定稳当。
李承乾心中很清楚,虽然他是嫡长子,拥有天然的继承优势,如今也是太子,但在朝堂之上的支持者,并非绝对多数。
究其原因,就是不少朝臣认为他的能力不如李泰。
甚至,连他的父皇,都更宠信李泰。
而如今,李逸已经用这些功劳证明,其能力远远强过李泰,也强过他。
并且,如同李泰一样,他也看出来了,他的父皇对李逸很是宠爱。
“突然多了这么一个厉害的二弟,也不知是好还是坏?”
李承乾很惆怅。
他就想稳稳当当的当太子,然后继承大位,怎么就这么难呢?
与李承乾以及太子党、李泰以及越王党这两方不同,殿中其余文武群臣却是单纯的高兴。
李逸为朝廷立下的这些功劳,他们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
如今被李世民统一列举出来,他们才惊觉,原来二皇子殿下已经为朝廷立下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功劳。
能有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皇子,实在是大唐之福!
便在此时,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