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虽然不能暴露李逸的身份,但听听大臣们夸赞自己儿子,他心里还是很爽的。
魏徵看到这一幅《清平调》的第一时间,没有关注书体,反而是被这首诗的内容深深震惊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魏徵口中轻声诵读一遍,不禁双目发亮,赞叹出声: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此乃传世佳作啊!”
他除了是铮铮铁骨的名臣之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便是一位写过不少诗的诗人。
其余很多大臣紧接着魏徵之后,也是纷纷开口赞叹不已:
“真是一首好诗啊!”
“这一首诗,真是夸尽了女子的美貌!”
“写得太妙了!”
他们这些人,不管自己写诗不写诗,都具有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自然能体会到这一首诗的好。
在诸多称赞声中,魏徵开口问李世民道:
“陛下,敢问这一首诗是何人所写?”
“此诗的作者,前几日我向你与房卿家提起过他。”
李世民卖了一个关子。
魏徵还未开口,房玄龄便已惊呼出声:
“莫非是那位向朝廷献上科举改革之策的十五岁民间少年?”
“正是他。”
李世民点头回道。
轰!!!
群臣直接炸锅了!
“居然是那位天才少年!真是厉害啊!”
“如此才华,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
诸多大臣赞叹出声。
科举改革之策,已经在传遍了朝堂,大臣们当时听说这些策略是一位十五岁民间少年提出来的时候,无不震惊佩服万分,纷纷称赞这位少年的眼光见识卓越无比。
如今看了这位少年写的这首诗,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天纵奇才。
这时,虞世南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陛下,这瘦金体,莫非也是这位少年发明的?”
他作为书法家,看得出瘦金体的巧妙之处,是一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
“虞卿家猜对了,确实是他发明的!”
李世民笑着回道。
虽然李逸的身份现在还不能暴露,但这些成就都是属于李逸的,等到未来李逸身份曝光,必定能很快获得群臣的认可。
听到李世民的回答之后,殿中又再度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赞叹声。
“这个少年,真是厉害啊!”
“能为国建言,能写诗,还发明了如此好看的新字体,真是才华横溢!”
“……”
听着大臣们对李逸的称赞,李世民心中与有荣焉,很是欣喜。
“陛下,此等大才若不能入朝为国效力,乃是朝廷的巨大损失,臣恳请陛下召此少年入朝为官。”
房玄龄沉声开口对李世民说道。
在他之后,魏徵等大臣也是纷纷附和。
“诸位卿家放心,他一定会为国效力的,只是眼下时机未到,还得再等等。”
李世民看着群臣,缓缓回答道。
……
最终,李逸在西市挑选出了一个满意的木匠。
一番沟通之后,两人达成一致,这个木匠做好全部的椅子之后,会直接送到李逸家。
谈完椅子的事,李逸又去西市买了一些酒、山楂与甘蔗。
过两天他就要去宿国公府做客,得准备点礼物。
时间紧,他来不及买粮食从头到尾生产蒸馏酒了,只能凑合买点现有的酒,然后用他让铁匠打造的蒸馏器蒸馏一下。
虽然比自己挑选粮食从头到尾制作出来的蒸馏酒,口感可能要差一点,但如果与大唐目前的酒相比,无疑要强很多。
毕竟,这时候大唐的酒,是以酿造酒为主。
而在酿造的时候,酒精浓度一旦达到10度以上,就不会再继续发酵。
也就是说,大唐目前的酒,酒精度最高也就是10度,而蒸馏酒的酒精度数,通常高于40%。
这样度数的酒,放在这个大唐,就是降维打击,用来当礼物送给程知节,李逸觉得足够了。
买完东西,李逸在车行雇佣了一辆马车,拉着这些东西赶到了他订货的铁匠铺。
没等多久,铁匠铺就把他定制的铁锅、天锅等东西全部打造完成了。
将这些东西用马车拉回家之后,李逸收拾收拾就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