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 第2章 李世民:吾儿有大帝之姿!

第2章 李世民:吾儿有大帝之姿!(2 / 4)

门。

于是,他决定亲自在讲武殿对进士们进行最终复试。

从此,这一制度便成为了科举的固定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看着茫然的李世民,李逸开口解释道:

“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及面试,参与考试的人为省试中举者。”

李世民略一思索,问道:

“听起来,与吏部主持的释褐试有点类似?”

“确有一点类似,但更多是不同。”

李逸想了想,回了这么一句。

他知道李世民口中的释褐试。

在唐朝贞观时期,通过省试成为举人之后,只是获得了当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入朝为官。

只有走完“身、言、书、判”这一轮释褐试考核流程,并最终通过,才能被授予官职。

之后,在李治与武则天时期,虽然会不定期举行殿试,但释褐试依旧是存在的。

到了宋朝,情况发生了改变。

释褐试不存在了,只要能通过会试,就会被授予官职。

而殿试,就成为了科举的最后一轮考试。

并且,宋朝初期的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淘汰的具体比例不固定,录取率从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一时期的殿试,确实与释褐试的作用有些类似。

不过,因为经常出现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异族政权的情况,所以在宋仁宗嘉佑二年,朝廷规定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

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分三甲,并在殿前直接宣布名次,就成为固定制度。

这就与释褐试截然不同了。

在回答完李世民的问题后,李逸根据宋仁宗之后的殿试制度,向李世民大概讲了一下。

李世民听完,眼前一亮:

“妙啊!”

“这样一来,就能更好防止官员们弄虚作假,让科举更加公平!”

“并且,皇帝还能直接掌握遴选朝廷官员的权力。”

“你提出的这个殿试的想法,真是太妙了!”

李世民毫不吝啬对李逸的夸奖。

面对激动的李世民,李逸淡然无比地说道:

“秦叔,殿试的作用,可不仅是这样。”

“更重要的是,此举可以提高科举进士的地位,把进士们变成了‘天子门生’。”

“如此一来,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门阀士族拉拢那些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寒门官员。”

“这些寒门官员有了‘天子门生’的背景,也会拥有更多对抗门阀士族的勇气与决心。”

闻言,李世民的双眸愈发明亮。

有道理!

太有道理了!

他很清楚,门阀世家经常私下采取威逼利诱等方式收编出身寒门的人才。

而这些出身寒门的人,势单力薄,很难抵挡得住门阀世家的招揽。

但拥有“天子门生”这个身份之后,这些寒门人才的忠诚度无疑将会极大提高。

要知道,“知遇之恩”是极重的恩情,可以说仅次于“父母养育之恩”。

并且,凭借这一身份,寒门人才不但可以拥有皇帝这个大靠山,还能以这个名义联合起来对抗门阀士族。

“好一个‘天子门生’!!!”

李世民对这个提法太满意了!

这时,他听见李逸笑嘻嘻地开口说道:

“秦叔,再想想看,殿试结束,皇帝给这些新科进士亲赐朝服,最后再来一场赐宴,仪式感直接拉满!”

“什么叫皇恩浩荡?这就叫皇恩浩荡!”

“不要说寒门进士了,就算是门阀世家出身的进士,只怕也会对皇帝大表忠心!”

“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居然这么懂得拿捏人心。”

李世民讶然出声。

他再一次被李逸震惊住了。

震惊之后,他又询问李逸有没有更多完善科举制度的办法。

李逸便把糊名、誉录、锁院等后世完善后的科举制度给李世民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这些内容,自然是惊叹不已,直夸李逸想得周到。

聊着聊着,李世民突然叹了一口气:

“有了你说的这些办法,确实能让本朝的科举制度更公平。但是,还是解决不了门阀士族垄断知识这个根本问题啊。”

“要彻底解决,确实很难,不过,我有一门宝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李逸随口回了一句。

闻言,李世民双目一亮,急促开口问道:

“快说,什么宝术?”

“活字印刷术!”

李逸口中吐出了

最新小说: 穿到荒年一拖三,飒爽农妇血赚了 截胡太子,我称帝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穿越古代,经商失败的我只好造反 特工传奇之重明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逆世谋妃 我将自己上交国家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